2020年,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新区中心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破解难题,有力推动新区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0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一)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力。2020年1月23日新区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新区党工委将防控办设在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抓实抓严抓细疫情防控措施,全链条闭环管理,遏制疫情蔓延路径。各中小学、幼儿园严格落实健康管理各项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在线教学等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取得了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的“双胜利”。新区防控办临时党支部、公卫中心党支部均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4人次荣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次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二)教育发展质量平稳提升。近两年,新区小一、初一户籍生回流现象明显。2020年秋季小一新生入学户籍生占比29.6%,较两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教育品质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认可。一是全力落实“幼有善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佳诺国际婴幼中心-深圳亚迪园成为全市首家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学位72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比5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比93.5%,率先完成市政府交办的“5080”任务。二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公办普高上线率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首届高考表现突出。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篮球特色学校2所、网球特色学校1所。三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大鹏二小综合馆工程、谭屋围城市更新配套学校年内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葵新西配套学校等项目。
(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深化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4个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各分院人、财、物,实施“12个一体化”建设。2020年前三季度新区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三、南澳人民医院全市医疗卫生公众满意度排名第一。二是基层服务优质高效。新建消化内镜名医工作室、神经内科名医工作室。挂牌建设5个区级重点学科。葵涌人民医院建成全市最大幽门螺旋杆菌标本数据库。12月面积2800平方米全区最大的三溪高源社康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公卫服务扩面固效。婴儿死亡率为0。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康体检行动,居民健康素养率达到39.1%,较上年提升8.9个百分点。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科诊疗服务满意度均蝉联全市第一。
(四)党建引领更有成效。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党支部动态达标31个,达标率91.18%。创建了“送急救培训进社区活动”“作教学研的创新与践行者”等党建特色项目。三是全面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巡察反馈意见,召开20余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压实责任,狠抓整改,出台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20余项,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
二、2021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思想引领,持续加强系统党建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宣传学习。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系统党员干部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是培育基层党建先锋品牌。策划一批有影响力有规模的党建品牌和活动。严格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100%,从严从实整顿软弱涣散及后进党组织。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新区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积极筹划组建幼教集团。在葵涌片区组建2个幼教集团、在南澳片区依托南澳中心幼儿园组建1个幼儿园,通过集团化办园模式,全面提升新区学前教育水平,着力实现幼有善育。二是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整合优化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亚迪学校等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探索采取集团化或联盟化等方式,扩大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覆盖;大力引进红岭教育集团、百合外国语学校等市内优质教育资源来新区办学,努力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三是实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创新行动。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新区专职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发挥学科教研核心组及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集中研修活动,提升教师备课上课能力和教研科研水平。新建4个名师工作室。四是强化教育督导评估。继续做好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督导,开展规范化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评估,持续提升新区学校办学质量。
(三)坚持多措并举,继续加大学位建设力度
一是着力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云山栖幼儿园已于2月22日开园,继续做好开园后各项准备工作。推动东岸幼儿园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力争新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60%。二是加快中小学校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谭屋围城市更新配套学校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大鹏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310个。其中,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C栋500个,大鹏第二小学综合馆工程540个,葵涌第二小学扩班改造工程270个。三是推动大鹏高等教育“零”的突破。积极加强与市教育局沟通协调,根据市教育局部署,协助组建海洋大学筹备组,做好筹备建设各项工作。
(四)坚持民生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一是守好疫情防控关。慎终如始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动,做好重点人员排查、集中隔离场所安全保障。紧紧围绕学校、医院两个重点场所,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加强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二是完善公卫应急体系。全面摸清辖区公卫资源底数,完善辖区防治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工作部署和应急响应指挥协调职能,确保响应有力、处置有序。三是开展系列惠民举措。系统整合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眼病筛查,儿童视力综合防控、脊柱侧弯、窝沟封闭,妇女“两癌”筛查,老年人白内障筛查、颐老一键通等系列惠民措施,形成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惠民品牌,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评,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五)坚持夯实基层,推动医疗资源优化整合
一是抓优化理顺运营管理机制。深化新区与市二医院合作办医模式。推进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健全医疗健康集团运营管理体制,优化考核机制。二是加强保障建设高端全科队伍。建立财政补助承担主要部分、事业收入予以补充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全科医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打造涵盖全科、专科、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家庭医生团队。三是建标杆打造一类社康中心。整合资源,将三溪高源、王母社康中心打造为新区标杆社康机构,统管街道片区社康站点,实现“一街道一标杆、一中心一统筹”社康格局,改善新区社康机构诊疗环境、引导更多群众到社康机构就诊,打好“健康深圳建设”绩效考核翻身仗。四是强实效建设智慧互联平台。启动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二期)建设,推进患者健康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即时化和协同化,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资源共享。
(六)坚持底线思维,保障教育卫生事业行稳致远
一是周密部署招考录取等工作。精心做好全年考试保障工作,加强招生政策的宣讲工作,及时发布有关招生温馨提示。优化信息公开和涉学位等重点信访工作,完善舆情工作机制。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定2021年度政治安全工作指引,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合力。三是打造“平安细胞”。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加大“阳光校园”创建力度。深入开展消防隐患、校车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及医院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平安医院。
(七)坚持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一是突出行风建设。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机关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敢于担当负责,杜绝推诿扯皮。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好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让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行业自律,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把好选人用人政治首关,认真挖掘和培养优秀后备干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三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排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再深化。持续推进巡察整改,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