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进展,为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2022年主要工作亮点
(一)聚焦挖潜增效,经济指标向好回升。制定经济运行调度专班工作方案,精准调度15项区核算指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一是工业经济。重点跟进服务规上20强企业,支持企业扩产增效、科学排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完成市定增速目标。中兴新材、雄韬电源、比克电池等企业快速发展,比亚迪半导体产线建成投产。二是商贸金融经济。制定专项攻坚战行动方案,新增入库纳统企业13家,商贸金融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首次超越工业对GDP的贡献。外资、进出口总额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科技服务业。抓好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调度,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工资总额均完成新区增速目标。
(二)聚焦产业需求,产业发展优势增强。一是产业规划支撑强劲。制定印发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坝光片区产业导向目录(2022),引导生物、生命健康、海洋、食品和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开展大鹏产业集群适配与落地研究,深入分析新区“4+3+N”产业落地路径。生物产业迈出新步伐,印发《坪山-大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22-2025年)》,建立市区联动推进机制。稳步推进高新区扩区,推动坝光、葵涌东、布新三个片区组团纳入深圳高新区拟扩园区范围。二是创新生态聚势赋能。积极推进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大力引进国家健康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等6家科研机构,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深圳茶产业研究院、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开建,农科集团“大鹏·四季田园”项目动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认定国高企业19家和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家次,绿诗源生物、台达半导体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办好高交会、新区第六届创赛等活动,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三是空间保障不断坚实。成立新区产业空间保障利用工作专班,完成葵涌东、大鹏南存量产业空间优化提升调研,形成“一园一策”。推进建设、提升一批高标准产业空间,新区首个“工业上楼”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完成用地供应,生物家园投入使用,鹏城第二工业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完成主体施工。
(三)聚焦项目攻坚,招商引资质效双升。一是招商机制逐步健全。出台新区招商引资方案,量化绩效考核指标,调动全区招商积极性。引入招商专员和社会化咨询顾问机构,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加大重点片区招商力度,引进水木生长数字供应链项目、比亚迪电子科技等生物、海洋、大健康(食品)、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企业109家。成功举办年度招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逾500亿元。二是重点项目进展加速。加快2021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落地,19个项目已落户18个。实施“一项目一专班”模式,通过定期调度、每周通报,推动开云-华润度假商业综合体等重点招商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制定产业项目落地方案,分类攻坚产业遴选项目、土地出让及开工纳统项目、重点前期项目,推动蓝韵、乐土等重大项目有序运转。南澳码头(口岸)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先行启动陆上口岸综合大楼建设。
(四)聚焦纾困解难,企业服务走深走实。一是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制定新区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方案,覆盖“四上企业”、规下样本库企业、科研机构等238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机制。挂点服务企业走访覆盖率100%,277个有效诉求解决率100%。智慧经服平台上线使用。完成4家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实现园区电力终端用户“抄表到户”。二是惠企纾困精准有效。修订印发“1+6”产业政策体系,兑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00余万元。出台实施新区惠企纾困“十三条”,加大支持工业企业、小微企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惠及130多家企业。首次采取免审即享模式,贴息扶持14家企业80余万元。
(五)聚焦安全稳定,重点领域保障有力。一是疫情防控防线稳固。落实行业疫情防控监管责任,以“白名单”为抓手,突出抓好工业企业、酒店商超等7类重点场所管理,落实落细防控措施,构筑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二是对口支援措施坚实。印发《大鹏新区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落实财政资金帮扶巴马县、源城区、鲘门镇三个村及东源县灯塔镇、顺天镇。积极推进鹏城智能科技生态城、巴马瑶族自治县寿源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产业项目建设。超额完成消费帮扶任务,助推巴马县农畜牧产品销往广东金额超1亿元。推动新区企事业单位与巴马县3个乡镇、34个村、3所学校、4家医院开展实质性结对帮扶。
(六)聚焦争先提升,机关党建作用凸显。一是“五好”单位建设全面铺开。制定“五好”单位建设实施方案,念好“忠、勤、新、快、实”五字诀,积极开展“揭榜破题”攻坚行动及分享会、“五好”单位建设知识问答、“五好”单位建设业务技能大比武、挂牌成立书记工作室等活动,确保“五好”单位建设抓出成绩、取得实效。二是巡察工作落地见效。把巡察整改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对照巡察组反馈的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拿出具体整改举措,以最坚决、最果断的措施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巡察整改,基本完成整改。
二、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重点抓好“1+4+9”工作任务,即建好一个“五好”单位、抓好四项主责主业、攻坚九大重点项目。
(一)建好一个“五好”单位。
以“五好”单位建设为引领,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拿思路、建机制、强作风”抓工作。一是抓好班子强化担当。加强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学习规范化。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统筹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机关党建创新,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引导党员干部挂帅突击重点任务。二是带好队伍激发活力。抓实用人导向,通过岗位比拼、述职演讲等比武平台,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干部冲在一线。抓实学用结合,聚焦“学史力行”,引导党员干部为企业办实事。抓实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落实好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三是用好思路筑牢产业。加强产业谋划,梳理“4+3+N”产业落地路径。加强招商引资,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大健康(食品)等开展精准招商。加强空间规划,统筹改造、提容、招引、更新、腾笼等5类空间优化路径。四是完善机制织密防线。优化招商项目落地联动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完善产业资金管理机制,修订“1+6”产业政策体系。严格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规范内部管理。五是锤炼作风争当先锋。强化关键岗位风险排查,抓好监督检查。强化廉政教育,推动廉政提醒日常化,筑牢干部职工廉洁思想防线。
(二)抓好四项主责主业。
1.产业规划方面。一是落实新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部署,围绕生物医药、大健康、海洋、新能源以及3个未来产业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加强产业集群系统谋划。同时,开展海洋产业、氢能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二是高标准开展盐田-大鹏东部滨海先进制造业园区发展规划研究,强化园区生产制造主导功能,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环节优先向园区集聚,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三是积极打造“东部汽车产业廊带”,发挥比亚迪汽车产业链优势,争取新区汽车产业与坪山、深汕两区汽车产业形成交集,与坪山、深汕两区联动、多点布局。四是加强产业空间供给保障,积极与特建工、深业集团、坝光公司等市属、区属国企平台对接,打造1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产业空间,改造提升社区股份公司集体物业。五是开展半天云片区EOD项目策划研究,谋划承接“山海连城计划”,推动片区“旅游+体育”双产业互动。
2.经济运行方面。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企业服务双向联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一是工业。重点服务规上工业20强企业,尤其是核电系、比亚迪系等占比较大的企业,促进规下样本企业发展,强化监测预警,支持企业扩产增效、科学排产。二是科技服务业。精准服务头部企业,建立规下企业培育台账,积极纳统乐土医疗、乐土生命等新增量。三是社消零。做大头部酒店餐费,壮大限上零售群体,推动限下样本企业增长,增加旅游住宿贡献。四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做强乐土生物科技、大鹏人才、大鹏保安等重点企业,加强培育新规上企业。五是批零住餐业。加强对接服务统计库重点企业,做强油气企业,做大3家头部酒店,增加旅游住宿贡献,挖掘潜力企业,支持升规纳统,做大统计库。六是金融业。紧盯存款余额、贷款余额重点指标,持续引进银行机构,鼓励银行机构发力辖区超大型企业业务,推动金融支持重点企业(项目)。七是工业投资。紧抓蓝韵、优质产业空间等入库项目,深挖一批潜在重点工业项目,靶向开展纳统指导。八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一批在建项目进度,蓝韵影像科技大厦和蓝韵医疗科技大厦项目封顶,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农科院基因组所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推动特建工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东部先进制造业园区“工业上楼”项目等前期工作。
3.企业服务方面。一是优化企业服务机制,以“助企行”工作为引领,全区“一盘棋”调动各办事处、职能部门协同服务。完善企业服务“一套体系”(“一卡一册一平台”“一企一策一台账”),用好智慧经服、“深i企”线上平台,加快诉求办理、闭环反馈。二是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强化专人服务、联动服务机制,通过摸排建库、部门联动、专人跟进、分类指导、重点培育等措施,推动“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惠企助企稳企,加大惠企助企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政策辅导,精准推送惠企助企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确保企业应知尽享。
4.招商引资方面。全年计划举办5场以上招商引资推介会,引进新区重点发展领域企业20家以上,争取引进产值亿元企业10家以上。一是围绕核电系、比亚迪系、雄韬、乐土等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挖掘和落户一批意向投资企业。二是围绕基因组所、基因库、乐高项目、海洋大学等基石项目引进相关产业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招引精准性。三是推动“工业上楼”项目边建设边招商,发挥特建工、深业集团、中交海投、华润集团等资源“以商招商”。四是带动社区股份公司“走出去”招商,通过向上看、向外学,学习借鉴产业空间管理、集体物业“腾笼换鸟”等经验。五是发挥市属国企、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运营机构等第三方机构资源,通过其自身商业人脉资源的整合开发,拓展招商渠道。
(三)攻坚九大重点项目。
集中力量、高效攻坚规上工业增加值提质增效、综合施策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强重点片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做好在建项目跟踪服务、打造1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空间、探索EOD项目大鹏发展模式、传统空置产业空间盘活利用、修订完善“1+6”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深化落实“助企行”工作等九大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力促各项行动任务有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