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紧紧围绕“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战略定位,抢抓“双区”和“综合改革试点”叠加机遇,今年以来,单位获评大鹏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着力推动文体旅产业全域全季全龄全业态布局,旅游复苏达产增产形势喜人。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高站位统筹规划,谋划旅游全域全季全龄全业态布局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高标准编制《大鹏新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策划》,提出将龙岐湾片区打造成大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中央旅游区”;《大鹏新区旅游交通配套体系研究》以“旅城一体”为导向,推动城市更新、交通建设、城市管理等围绕旅游发展科学布局。二是专项规划落实落细。推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2021-2035)》获批并落地实施,起草《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文物保护规划》,为国宝活化利用奠定制度基础;组织开展《大鹏新区全域旅游限制性条件分析研究》,深入盘点新区有价值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压实古村落活化利用资源基础。三是人才和产业政策促进文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多方修订文体旅产业发展扶持和文体旅人才政策,加大对本土企业和人才扶持力度。今年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深圳)工作室孵化了望海映画(深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电视剧《公道》、原创电影《望海商店》项目成功立项,梨园戏曲艺术剧院编创的《守疆大鹏魂》《东纵英雄刘黑仔》等优秀京剧在全市巡演,白墙视觉在大鹏古城侯王庙策划“与海共生”《红色大鹏》等系列展览。文化和人才政策对人才和产业吸引和集聚效应凸显。
(二)高起点推进重大项目和文旅品牌推广,助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一是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夯实旅游发展载体。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开工建设,金沙湾国际乐园部分开园,五大主题游乐场馆、凯悦酒店、W酒店实现结构封顶,西涌滨海旅游度假区一期完成,全市首个集旅游和安心功能为一体的可游可学可疗愈的游客服务中心落户西涌,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落户大鹏,彭年企业家度假村完成进度90%,国际婚博园成为深圳首个婚庆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潮非遗美食季和夜间灯光亮化工程带旺了夜间经济,全年吸引游客超450万人次,“灯光里的鹏城”品牌效应凸显。二是全力推进文旅招商。编制《大鹏新区文体旅游投资指南》,成功推动佳兆业集团、中旅投资、万科集团、中体集团与新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引进大鹏半岛博物馆群落、铂爵旅拍华南总部两个规上项目,带动周边文博、婚庆旅拍产业发展。引进深圳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鹏所城设立深圳首家考古科普工作站,小半湾、耘境、蜜悦等网红民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三是多方推广大鹏山海文旅IP。活动赛事精彩纷呈,“C-LOUD深圳大鹏音乐嘉年华”万人盛况获央视“点赞”,2021深圳帆船周吸引近千人参加,赛事盛况获光明网报道,中国旅游日深圳市主会场、大鹏旅游美食季等品牌活动吸引人流,大鹏旅游知名度和游客参与度越来越高,助推新区旅游“淡季不淡 旺季更旺”。新媒体推广人气满满,依托“大鹏文旅通”打造小红书网红博主探店和吃播博主探店品牌栏目,策划推出“暑期红色游学,大鹏三条线路等你打卡”“四条海洋亲子科普路线玩转‘蓝色大鹏’”等主题推文,头条点击量达7000+。四是红色旅游核心吸引物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沙鱼涌陈列展览展陈大幅升级,深度挖掘广东省临委大鹏史料,拓展大鹏红色旅游广深度,在沙鱼涌、大鹏所城等热门旅游片区上线70余个“鹏游扫码学党史”二维码,推出“跟着红色巴士去旅行”“探访六百年大鹏变迁”“山海风光红色相随”等多条红色旅游线路,编制《大鹏红色博物馆》《东纵与土洋》等红色书籍,成功推动“重走东纵路”成为市级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线路,大鹏古城博物馆、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点位被纳入“跟党走”深圳党史学习教育地图。“重走东纵路”推出以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达300多万人次,先后被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社等多家知名央媒宣传报道。
(三)高要求开展审批与监管,打造安全规范有序的文体旅游市场
一是加强节假日旅游安全监管。首创新区旅游安全“1+3+N”应急指挥体系,牵头会同应急、海事、交警、公安、办事处等13家单位按照“部门联动、属地保障”机制成立1个指挥中心、3个现场联合小组和N个执法巡查队伍,聚焦杨梅坑-鹿咀、大鹏所城-较场尾、东西涌三大旅游片区,及时处置旅游安全和疫情防控突发事件。杨梅坑-鹿咀、大鹏所城-较场尾、东西涌等重点旅游片区实现定点疏导、定点返程,夜晚游客聚集沙滩、沙滩晚上搭帐篷等安全隐患得到整治。二是加强海上休闲活动规范整治。会同新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开展海上飞鱼、摩托艇规范整治,联合大鹏办事处成立较场尾专项小组现场督导。海上休闲活动得到一定的规范整治,较场尾海域原有41条涉“飞鱼”海上活动设施基本有序劝退自行清理完毕,《大鹏新区海上休闲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申请法制审核,探索海上休闲活动分级分类规范发展实施路径。三是从严推进文化体育旅游执法安全监管。始终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和零容忍姿态,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文化体育旅游市场“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大鹏所城、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63家单位建设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试点,推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进社区、进校区、进景区、进民宿,实现新区中小学校“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点全覆盖。今年共检查经营场所800家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30余处,整改率100%;完成63家行业单位风险筛查和评估,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3份,签订率100%。四是以底线思维落实落细文旅疫情防控。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兵团作战”的模式,建立重要节假日重点旅游片区现场值班值守机制,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驻守景区、民宿、网吧、KTV开展全覆盖“双扫”(扫防疫卡口、扫密闭场所房间)行动,现场查缺补漏,确保不留死角;严格执行景区“预约、错峰、限流”政策,全力推动文旅行业落实“七天一检”,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四)高标准推进民生与服务,打造后疫情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推陈出新。“民宿里的书香”荣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创新奖,“阅读悦精彩”项目成功创建“深圳市全民阅读示范单位”,“鹏城名堂”吸引众多艺术大咖,给群众带来艺术盛宴,944节课“文化超市”“文艺四进”公益培训实现社区全覆盖,100多场公益电影走入工地、产业园、社区和景区,惠及辖区游客群众十万人次。二是为文旅从业人员提供便捷抗疫服务。第一时间向文旅企业发送最新疫情动态和温馨提示,为企业抗疫提供业务指导;协调推动三个办事处分别在官湖社区、较场尾片区、西涌社区开设临时核酸采样点,为从业者提供家门口的核酸检测服务,组织2场民宿疫苗接种专场,推动实现文旅从业者核酸检测率和疫苗接种率双达标。三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编撰《大鹏非遗博物馆》,探索“非遗在社区”工作试点,成功推动“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东山渔歌”和“南澳海胆粽”3个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深圳市级非遗,大力推动“皮影戏(深圳)”申报第八批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实现升级保护,为游客带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四是第一时间回应游客关切。依托旅游诚信联盟,出台旅游投诉调解热线0755-23339990,为500家联盟商家颁布“OK”标识,颁发“2020年度最受欢迎的优质商家”荣誉奖杯,定期发布新区海鲜和民宿价格调研报告,营造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放心游大鹏”的旅游形象不断强化。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全域全季全龄全业态布局,狠抓文旅重大项目和消费升级,继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加快塑造和推广高端旅游“大鹏品牌”,推动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聚焦党建引领,深入推动正风肃纪锻造高素质的文旅干部队伍
一是切实加强局党组、党支部建设。强化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锤炼作风。二是切实加强督查督办,确保重大项目和任务落地实施。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中心工作,加强督查督办,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力度,在项目建设、群众工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执法监管等领域历练干部、锤炼作风,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三是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强化局机关团队学习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建设,深入践行“忠、勤、细、合、严”的机关文化,形成全局上下团结互助、共同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聚焦项目和产品,高标准推进大鹏文体旅提质升级
持续推动热门旅游片区设施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业态升级,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消费旅游消费产品,打造大鹏高端旅游品牌。高标准规划环龙歧湾“中央旅游区”,统筹打造大鹏所城、新大、杨梅坑等片区,加快建设现代文体旅产业体系。聚焦世界500强开展高规格文旅招商,加快推动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建设,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滑水潜水摩托艇运动联合会等合作,推动打造国家级攀岩运动中心和国家级科学潜水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大鹏所城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及业态整体规划,高标准整合东涌、西涌、较场尾、杨梅坑现有民宿资源,推动民宿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继续壮大诚信联盟商家,定期发布诚信商家红黑榜,营造“放心游大鹏”氛围。
(三)聚焦品牌推广,继续提升擦亮大鹏高端旅游品牌
继续举办品牌文旅活动,培育培优铁人三项、潜水、帆船等国家新兴运动品牌赛事,筹办2022大鹏文化季、沙滩音乐嘉年华、美食季等活动,不断提升大鹏旅游曝光度,为新区旅游企业沉淀口碑和流量。继续深挖新区红色旅游资源,拓展红色线路,继续推进广东省临委史料挖掘和活化利用工作,深入考察省临委在大鹏活动的革命遗址,同时在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提升展陈中体现省临委的核心作用;依托新区文旅投公司打造升级新区红色旅游线路,邀请省、市机关单位及企业的党员到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四)聚焦制度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和提质增效
强化制度建设,开展制度建设专项行动,探索推出一批文体旅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重点围绕权责梳理、行政审批、内部管理、行业监管四个方面,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协会、户外协会、民宿协会等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在文体旅行业实现“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平台化、常态化”。编制文物保护措施,开展全域旅游资源开发限制性研究,制订完善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规范体育赛事监管,出台山海旅游风险制度清单,推动出台《大鹏新区海上休闲活动管理办法》,参与编制涉旅游类海域详规及用海论证,拓展山海运动空间。敢于攻坚克难,下大力气补齐新区文体设施短板,加快开展区级文体中心项目前期研究和坝光文体中心运营模式研究,完善综合配套,补齐短板。
(五)聚焦民生服务,继续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旅游城区
一是继续举办优质的公益文体活动。继续举办公益文艺演出、文化培训、展览及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等品牌文体活动,进一步打磨“民宿里的书香”活动品牌,力争打造省市级文旅融合品牌。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文体场馆建设。加快推进坝光文体中心建设,预计明年建成,目前已完成运营测算报告,将加快与运营公司招商运营洽谈,完善坝光文体中心运营模式研究,争取尽快正式运营;继续推动区级文体中心项目,高标准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三是加快打造户外运动天堂。进一步优化升级“东西涌穿越线”,加快推进东西涌穿越公益提升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公益徒步路线。四是继续为群众提供非遗文化大餐。进一步深挖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大鹏非遗文化周、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等活动,推动现有非遗项目升级保护,不断拓展新区非遗内涵,为群众提供更多非遗体验选择。
2022年是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在路上的前进姿态,坚持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加快推动党建和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下大力气解决文旅项目落地难、生根难、文体设施短板等问题,提升辖区百姓和游客的获得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