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解住房难题到智慧化监管,从金融“活水”浇灌到国际市场开拓,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让企业“轻装上阵”、群众“舒心安居”、新业态“活力迸发”。
一、引领产业发展“乘势而上”
大鹏新区有深圳市近二分之一海岸线和约四分之一海域面积,形成独特的滨海旅拍资源矩阵,目前已形成玫瑰海岸(年接待量超10万对新人)、玫瑰小镇等全国知名拍摄基地,创下年接待新人30万对、高峰期时海岸线聚集40余家摄影机构的行业纪录。
为推动产业升级,今年3月,大鹏新区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牵头成立区级旅拍(婚庆)产业链党委,整合园区、企业、行业协会、职能部门等66家成员单位资源,以“党建+产业引导+企业服务+社会参与”为路径,推动“新区婚纱摄影、婚庆服务、酒店民宿、景区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形成“一站式”旅拍婚庆服务生态圈,激发旅拍(婚庆)产业集群活力。
产业链党委建立定期走访、把脉问诊、项目对接等多项制度,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实现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互融互促。串联杨梅坑礁石海岸、较场尾欧陆风情、坝光湿地生态等20个网红打卡点,构建“15分钟旅拍场景圈”。联动旅拍企业推出“旅拍+微度假”套餐,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增长,实现从“婚拍集中地”向“旅拍目的地”的转变,吸引更多新人到大鹏旅拍。
“通过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邀请全国的新人来大鹏旅拍,通过旅拍爱上大鹏,让旅拍成为大鹏文旅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大鹏新区旅拍(婚庆)产业链党委负责人表示。
二、护航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住房保障是留住人才的关键。针对企业职工住房难题,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联合多部门打造“三个一”住房保障体系,推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梯度式解决方案,为企业一线职工、产业工人群体提供“一张床”,为企业新毕业大学生和企业技术工人群体提供“一间房”,为稳定就业的企业职工家庭和企业管理层群体提供“一套房”,累计提供房源近3000套。在申请流程方面,创新采用“先住后审”模式,企业可先行办理职工入住手续,三个月内补齐资料即可,让来深建设者“住有宜居”。
首批入驻企业代表、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负责人表示感叹:“这次推出的房源品质好、离公司近,解决了企业的大问题,优质的住房让员工扎根新区更安心,企业招才留才底气更足!”
为破解“检查频繁、多头执法”顽疾,大鹏新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推出“执法监督码”,通过扫码入企、数据互通、智能协调,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执法监督码”上线后,企业重复迎检负担大大减少,更可一键投诉违规执法行为,真正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监督码’既规范执法又护航经营,这样的创新我们欢迎!”
三、助力企业发展“破局突围”
面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共性难题,大鹏新区设立全市首个“金融驿站”,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诊断服务,累计为3622家企业提供融资诊断。
针对不同行业特性,推出“促消费”“国高企业”“民营企业”等9大主题银企对接活动,成功授信企业311家,其中首贷户174家,已获得13.43亿元贷款。大鹏的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便是受益者之一。在“百千万工程”银企洽谈会上,该企业凭借智能化改造计划,精准匹配银行绿色信贷产品,获500万元低息贷款完成生产线升级,实现生产成本下降、年产值提升的发展。
“从提交需求到资金到账很快,新区的服务效率让我们能专注技术创新!”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为破解企业“出海无门”困境,大鹏新区联动专业机构“助企出海”。通过海外市场研判、外贸合规指导、跨境资源对接等组合服务,助力企业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在一次“助企出海”交流会上,大鹏一家本土农产品企业与欧洲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斩获首笔百万美元订单。
针对新能源、文旅等特色产业,新区立足“一平台、十措施”服务体系,举办储能供需对接、农业合成生物学融资对接会等36场助企活动。
“项目落地新区以来,新区各部门给予很大帮助,辖区优良的滨海旅游场景资源,助力企业经营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苇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2025年3月,大鹏新区科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2025年企业服务十大举措》,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诉求答复率100%,服务2880家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全年举办超40场招商对接活动,以“最优生态”护航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