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589188148L/2021-00050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 成文日期: 2021-04-22
名称: 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22
主题词: 工作 总结 计划
【打印】 【字体:    

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04-22  浏览次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区组织人事局深入践行“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发展理念,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推动组织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新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相关规定,现将2020年主要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区组织人事局深入践行“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发展理念,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推动组织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新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相关规定,现将2020年主要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0年亮点工作及成效

  ——坚持组织工作与新区发展大局紧紧铆合。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聚焦服务重大任务,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23 个临时党支部、选派145名区直机关和787名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全脱产驰援社区防疫一线,征召95人次“党员先锋队”全脱产加入境外输入专班,动员招募2000 多名志愿者同心战“疫”,使党旗始终飘扬在抗疫一线。出台《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城市更新提质提速提效二十条举措》,为城区旧改“换挡加速”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高质量完成社区党委、纪委换届选举,100%实现组织意图和“年龄下降、学历上升”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推动党建资源下沉基层,使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聚集。深化完善普直联机制,挂点联系单位延伸到居民小组党支部,民意办结率达91.3%。在全市率先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评星定级,在全市首批试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党群服务中心活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平台。党群服务中心“平战转换”变身“防疫服务中心”的经验做法,获新华社、《学习时报》报道。全域推广“健康家园·无疫小区”标准化创建,实现防控全到位。

  ——坚持靶向发力解决突出矛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应对当前和谋划长远上下功夫。针对机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出“党建先锋任务”,由24个机关党组织书记领办49项重难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坚,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针对部分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班子抓党建合力不足等问题,持续开展“开放式党建大考场”“书记相约话党建”等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针对“三会一课”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出台工作指引、建立首批40人的质量督导员队伍、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有效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大鹏特色样板。把创新探索作为新时代组织工作的着力点,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范例样板。高标准承办全市“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教育工作现场会,新区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四史”教育“大鹏样板”的经验做法,得到市领导肯定、获《学习时报》全版刊登。推动成立街道党校、率先成立“两新”分校、试点建立社区党校,探索出构建党性教育组织体系的新路径。指导葵涌街道率先高分通过市级“学习型街道”评估验收,获评全市首个“学习型街道”称号,创建经验在全市推广。“探索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志愿服务体系”项目勇夺全省市直机关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深圳选拔赛作风创优组第一名。推动各级党组织牵头领办“民意直通车”、党员“双积分、双报到”等15个基层治理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及举措

  (一)抓政治建设坚强有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章党规工作台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建立理论知识应知应会线上考学制度,每季度通过“深圳智慧党建”“问卷星”等平台进行测试,通过以考促学督促党员干部认真自学。持续开展“五进送学”活动,开展“党性教育+社区教育”微展示、微课堂活动。二是抓实学习培训。构建“常态化+精品班”培训机制,以“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实现学习宣传贯彻全覆盖、有实效。举办新区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设“先锋课堂”党性教育线上平台,设置10大类35项课程,3600余人次参加学习。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首批40人的“三会一课”质量督导员队伍,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提升“三会一课”实效性。组织开展“七一”系列党性教育活动,试点成立“党性体检中心”,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突出党的领导把关,选举产生新区党员代表117名。

  (二)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发挥党委(党组)把关作用,落实机关支部“话语权”,对处科级干部在试用期转正、提拔重用时征求支部意见。在全市率先出台干部试用期转正、考察对象政治理论专项测试制度,有关做法在全市推广。二是精准考察识别。注重在疫情防控、城市更新、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岗位检验识别干部,探索建立干部画像模型,对实绩突出的8名区管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常态化开展区管班子和干部日常调研,完善知事识人体系。三是严格监督管理。扎实做好执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有关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开展区管班子议事规则检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等日常监督工作。严格因私出国(境)管理,区级登记备案938人。出台《大鹏新区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操作规程(试行)》,全覆盖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

  (三)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制定落实党建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查摆问题整改清单,梳理党建重点任务和问题整改任务,明确责任抓落实。开展“书记相约话党建”活动,强化压力传导,确保党建责任落实到位。二是织密筑牢组织体系。首批确定40个模范党支部和示范点创建,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及后进党组织11个。制定加强党支部建设若干措施,确定各级领导班子挂点联系基层党支部108个。开展“党建先锋任务”“三会一课”质量督导员制度,推广“三会一课”情景模拟教学,提升机关党建质量。落实非公企业党建“三同步”。三是建强队伍优化结构。持续实施“头雁工程”“雏雁计划”“凝聚力工程”,举办首届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提升班,遴选社区党委书记后备人选61名、社区党委委员后备人选84名。开展社区“两委”班子专题调研,出台社区党委书记区级备案管理机制。

  (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一是深化完善政策保障。印发《“鹏程计划”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实习生补贴实施办法(试行)》,探索“源头引才”新模式。出台《“鹏程计划”体育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解决体育人才短缺问题。人才发展资金同比支出增长17.9%,高层次人才引进数同比增长11.2%,其中,黄三文、周创彬获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二是精准服务人才企业。高质量举办第四个“深圳人才日”大鹏系列活动,首次打造多方互动、内外联动的人才交流新模式。稳步推进全市首家人才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对人才企业的扶持力度,鸿美诊断成功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并投入临床试验。三是提升党政人才引进质量。坚持量质并重,引进高层次党政人才75名,公开招考招聘、选聘选调48名公务员、职员,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57人,为3名实绩突出的社区党委书记办理入编。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全力优化重点部门机构职能,新增土地整备中心安置保障部。建立事业编制“蓄水池”和“周转池”,为旅游、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人才提供编制支撑。二是优化街道体制机制。修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三定”规定,完善“1+3+N”职责清单体系。强化街道经济服务职能,推动设立经济服务办。强化编制资源倾斜,街道公务员编制较改革前增加23.7%。三是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规范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具体内容,相关做法被中国机构编制网等刊载。完成43家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新区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率达100%。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对标服务“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区党工委要求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党建责任压得还不够实。个别下辖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二是部分领域党建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街道社区党建引领作用不够明显、“两新”党建基础偏弱、教育卫生领域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突出。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仍有差距。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梯队建设存在短板,督促指导区管单位干部出国(境)证照管理做得不够。四是人才引育留用存在短板。人才政策对重点产业的扶持不够精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不够,人才工作合力发挥不充分,留人难的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十四五”规划、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区组织人事局将以服务“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为总牵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善制度、破解难题,奋力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制定《新区红色教育发展三年规划(2021-2023)》。二是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抓好“源头工程”,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干部调研,深化干部监督管理。三是推进基层党建向“标准+质量+示范”迈进。探索建立模范党支部创建和软弱涣散及后进党组织整顿常态机制,深化非公企业党建“三同步”,实施“头雁工程”“雏雁计划”“扎根工程”,深化完善普直联机制,推行“党建先锋任务”项目,用好“书记相约话党建”平台。四是厚植人才集聚优势。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推动人才企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拓展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实施“优秀大学生实习、见习计划”。五是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紧盯战略定位优化机构设置,强化重点领域机构编制保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六是加强自身建设。带头落实“三个表率、一个模范”要求,一以贯之做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