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新区和市市场监管局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以先行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推动新区市场监管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一、担当尽责,2021年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安全,坚定不移把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扎实抓好“四大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市场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市场主体4215家次,发现整改不合格项目3125个。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学校食堂实现100%提A。加大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抽检合格率和覆盖率全市第一。以新区管委会名义高位推动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有效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相关经验被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推广,被评为2021年度深圳“两建”十大先行示范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任务。坚持“建管用”并重,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和“智慧农贸监管系统”发现整改餐饮食品安全问题1863个。推进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科普教育专栏覆盖辖区25个社区和122个自然村。组建一支人数达701人(全市第二)的食药志愿者队伍,实现街道食药志愿服务U站全覆盖。强化“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监管,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开展疫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无菌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52个。二是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引入专业机构对辖区油、气、电和旅游景点特种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152个。全面实施自查报告制度,企业自查并消除安全隐患525个,改正存在问题1260个。强化安全监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压力管道规范提升项目,进一步保障压力管道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30家使用单位通过评审。成功承办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三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加强。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家用燃气具、电线电缆、儿童玩具、建材和装修装饰材料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加大产品抽检力度,抽检批次同比增长40%,查办案件36宗,查扣假冒伪劣产品1260件。四是市场领域疫情防控严密细致。在全市率先推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三项制度”,落实落细“三强化三覆盖”“十必须”等要求,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可追溯 。检查督促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商超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测温、扫码等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线。严格按上级要求抓好药店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强化药店“哨点”作用。
一年来,我们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许可审批更加高效。实施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由8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大力开展“上门办”“邮寄办”“无感申办”和“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主题服务,窗口审批服务事项“即来即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不见面审批”,告知承诺制实施范围扩大至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畜牧业4大领域,行政审批服务实现“零超期”“零差评”,政务服务大厅商事登记窗口获评“优质服务窗口单位”。二是服务企业更加有效。积极主动服务新区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企业,及时为企业提供特种设备、食品安全、许可审批等上门服务。与佳兆业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为确保金沙湾国际乐园如期开园,加班加点为其办理232台特种设备使用许可。积极发动指导辖区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大鹏液化天然气公司荣获年度市长质量奖铜奖,实现新区市长质量奖零的突破。支持辖区企业申报“圳品”,8个产品通过认证并上市销售。三是为企减负更加有力。开展转供电专项整治,责令转供电单位退还违规收取电费168.2万元,惠及企业1000多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21次,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有效减少对企业干扰,在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考评中,大鹏新区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着力规范市场竞争。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市场领域违法行为,加大消费维权力度,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一是稽查执法工作成效明显。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其中,查办的实惠贸易公司发布违法广告案和假冒“大疆”品牌案,均入选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查办的全市首宗撬装式加油站销售不合格成品油案,入选深圳市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查办的“亮碧思”传销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查办了全市首宗使用假冒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案,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表扬。二是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更加有力。组织开展了教育培训、房地产广告、景区收费、非法成品油和停车场收费等专项执法行动,立案215宗,移送公安3宗。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联合公安打掉黑窝点9个,局稽查科被评为市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集体。三是消费维权工作成效凸显。全年共处理消费投诉960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16万元。在景区、农贸市场、商超新设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12个,及时有效处理消费投诉纠纷,消费调解成功率居全市前列。多措并举推进消费投诉源头防范,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投诉举报率实现“一升一降”,受到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相关做法和经验在全市推广。此外,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审查政策文件22份,修改6份,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得到有效清理。
一年来,我们着力护航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新区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旅游经营服务质量,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区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旅游经营服务质量有效提升。举全局之力开展海鲜经营专项整治,全年立案91宗,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一户一档”建立辖区海鲜经营单位监管档案,检定电子秤1340台,配备防作弊电子秤826台,有效规范海鲜经营行为。组织力量对较场尾、杨梅坑等重点旅游片区439家经营单位的日用品化妆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逐一开展监督检查,督促经营单位改正存在问题868个,查扣假冒伪劣产品600余公斤,立案24宗,倒逼经营者提升服务质量。二是知识产权创造成果丰硕。提请新区修订了知识产权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政策,专利权质押登记达6000万元。成立新区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政策法规解读、纠纷争议解决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指导企业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新区有效发明专利十年以上维持率全市第一。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广东专利奖2项。新区知识产权创造绩效考核从2020年的第9名大幅提高到第5名。三是农牧工作有效推进。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完成363亩不实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整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入4500万元,在全市率先编制耕地质量提升规划。完成新大、东涌红树林菜篮子用地回收,收回国有土地477.15亩,有效保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积极推动高科技农业发展,市农科集团1.5万平方米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建成使用,隆平金谷种业7个水稻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隆平金谷种业公司和中农海稻公司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田园金秋文化节。建成新区首个动物检疫点。畜禽资源普查工作受到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的表扬。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得到有效强化,为市场监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14次,“三会一课”123次,领导班子讲授党课10次,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民生项目54项。成立全市首个“小个专”行业党委,组建212个“小个专”党支部,摸排登记950名党员,推动“两个覆盖”向各领域各行业延伸。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局党委与各科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建交叉督查队伍,全年开展作风纪律督查48次,发出督查通报8份,相关做法在全市系统推广。二是内部管理迈上新水平。全面启动“管办分离”改革,科学划分科所事权,明确科所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完善监管与执法衔接机制,推进局机关和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初步构建了监管执法新体系。信息宣传工作再创佳绩,在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质量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宣传稿件达317篇,被上级党政信息刊物采用稿件达57篇(其中3篇稿件分别被国办、省委办和省府办采用),宣传工作连续2年荣获新区“十佳新闻发言人”称号,并在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工作会议作经验介绍。
通过一年的努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工作在全市实现了多个“率先”和“第一”:率先实现学校食堂100%提A;率先高位推动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全面有效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率先推出告知承诺、自查报告和信用公示等三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制度;率先推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三项制度”;率先实现街道食药志愿服务U站全覆盖。食品安全状况绩效考核全市第一;食品抽检合格率和覆盖率全市第一;药品安全状况绩效考核全市第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全市第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评成绩全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十年以上维持率全市第一;“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全区第一。
二、砥砺奋进,全力抓好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重点抓好以下6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强化安全监管,坚决守住市场领域安全底线。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有温度、有获得感的服务。三是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公平竞争监管,营造人民满意的市场环境。五是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六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