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博物馆扎实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时间 : 2022-08-05 15:08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22年7月26日,大鹏新区文管办、大鹏新区博物馆、大鹏办事处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鹏城社区四楼会议室,召开了推选省级非遗项目“大鹏追念英烈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的会议,进行推选“大鹏追念英烈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的投票。参与投票的有鹏城社区工作站、鹏城股份公司、各居民小组负责人、非遗候选人代表等有关同志,共11名。候选代表性传承人有李彩华女士和刘锦玲女士。经过投票,李彩华女士被推选为省级非遗项目“大鹏追念英烈习俗”第四代传承人,后续将按程序申报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又称大鹏清醮,相传源于600多年前建筑的大鹏所城。大鹏所城地处广东沿海,为抵抗倭寇,明洪武年间建成大鹏所城,据传当时建好前,北城门一带发生瘟疫,人畜死亡,引起百姓恐慌。为酬神庇佑,便产生了祈求平安的大鹏清醮。古时新安县(深圳市古称)“打醮”有两种模式,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傩”;二为酬神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鹏所城明清以来历为海防重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是革命根据地,战事不断。大鹏清醮相当一段时期是为纪念阵亡军士和超渡海上罹难孤魂的“瘟醮”;后来太平盛世就做“太平清醮”。

  大鹏清醮明清以来大约举办近百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了40多年。1985年民间集资重建天后宫,大鹏清醮又开始复办,至2006年2月已举办了5届,参加群众每次数千人,影响及至周边的市、县、镇和港澳地区。大鹏清醮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几百年来当地社会稳定,人际和谐,从未发生姓氏宗族冲突和封建械斗。传统的大鹏清醮,对今天继承优秀的民族美德,特别是祭典爱国将士英灵,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社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大鹏新区博物馆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今年6月10日的大鹏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中,我馆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展示活动,如市级非遗项目“大鹏凉帽制作”、区级非遗项目“打米饼制作工艺”等都在该活动中得到宣传展示。我馆通过举办非遗展演等方式,不断扩大大鹏新区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今年6月16日,大鹏新区博物馆、深业健康家-大鹏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联合大鹏街道公服办共同开展活动——“书送希望,手有余香”书籍捐赠及非遗文化分享。我馆向大鹏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捐赠了《大鹏非遗博物馆》300本。《大鹏非遗博物馆》一书,系统介绍了大鹏半岛的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缘起、发展及现状。

  通过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我馆整理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例如大鹏黄酒和大鹏狮道等,相关非遗项目的挖掘工作将陆续进行,重点围绕项目的制作流程、工艺特点、传承人谱系、历史脉络等内容进行系统搜集整理。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任重道远,我馆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挖掘大鹏的非遗项目,加强对已有非遗项目的宣传,不断扩大大鹏非遗的影响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