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2017年管委会工作报告

时间 : 2017-05-03 16:35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新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各项决策部署,抢抓“东进战略”和“强区放权”机遇,对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城市管理治理,提升发展质量、大力改善民生,深入实施“美丽大鹏”建设,推动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30.4%;人均GDP2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增长7.0%;用电量8.9亿千瓦时,增长11.5%。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成效。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落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试点实施区管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挂牌运作。创新构建大鹏半岛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筛选七大类42项指标监测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加强生态考核,发放生态专项补助1.84亿元,惠及居民超过1.5万人。生态补偿的做法和启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开展林相改造,完成古树名木统一挂牌管理。实施沿海防护林抚育补植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29.3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任务,累计增加4.24平方公里绿色生态用地,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76%以上。完成海岸一期修复工程。“潜爱大鹏”活动投放20座珊瑚礁、种植珊瑚4000株,大澳湾珊瑚保育站被授予“国家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实施海洋红线区常态化监测与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完成7个片区的陆源污水排海截污工程。创新实施沙滩分类管理,沙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强化大气、噪声、危险化学品、垃圾等污染防治,严厉整治城市“六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家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312宗环境信访举报,无一宗涉及新区。城中村100%完成净化整治,成功创建6个城中村“五化”整治示范村,新增6个省四星级、1个省五星级宜居社区,省级宜居社区覆盖率达到100%。葵涌公园改造提升、金葵街心公园改造提升、大鹏雕塑广场景观提升完工。水头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封场完成主体施工。新建充电桩118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6%,提升1.15%。PM2.5浓度年均值为23微克/立方米,下降11.5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7,位居全市第一。负离子年均含量2600个/立方厘米,空气清新度全市最优。

  生态文化特色彰显。成功举办“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推进绿色办公和绿色行政,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达100%。建设特色生态文化园,开展对市民海洋生态文明的专题宣传与推广。建立28支垃圾分类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超过300场。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知晓度为72.4%,认同度为91.3%,满意度为90.5%。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可喜局面。

  瞄准创新驱动做乘法。中国首个、全球第四个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生命科学产业园首期启动区与海洋生物产业园二期改造完成。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正式取得国家编制,充实科研力量。积极培育优质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二产主导向二、三产协同发展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1%。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62%,居全市领先水平。市级高科技企业增长率位居全市首位。前海国际船艇交易运营总部落户。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荣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荣获第十六届全国质量奖。

  瞄准发展短板做加法。举办国际生物谷上海推介会、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国际协同创新项目推介会等20场次。南方科技大学先进电磁能量转换实验室等62个项目落户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38个项目意向落户坝光核心启动区。全区市级以上创新载体达到19个。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引进包括1名诺贝尔奖得主、6名院士在内的1566名中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在全国公开选调公务员71名,选调工作获第四届广东互联网政务论坛年度政务创新优秀案例奖和最佳人气奖。修订完善“1+4+5”产业扶持政策,新设立内资企业841家,注册资本总额60.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8家,增长100%;新设立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2256.8万美元。荣获深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称号,与华侨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3家民宿通过SGS授牌认证,创新民宿管理模式入选深圳“两建”2012-2016年十大创新工作。旅游业总收入48.8亿元、旅游人数1039.4万人,分别增长9.3%、3.9%。

  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淘汰低端企业20家,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169家,超过新区成立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60%。全面落实“营改增”、降低“五险一金”等政策措施,累计减免税金14.17亿元,小微企业受惠面达100%。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累计安排34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盐坝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企业物流等成本进一步降低。

  瞄准放活做除法。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消、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8大项、193小项。对21项取消和承接事项逐项明确事中事后监管责任。74项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总办理时限压减65%。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办理率提升至85%,网上审核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制定“强区放权”改革若干措施,对市级下放事权进行全面梳理,落实6类21项工作措施,将学习培训作为先导性举措,实现“强区放权”下放事权、业务领域岗位核心能力纳入培训课程,新区公职人员纳入培训范围,业务经办人员培训到位“三个100%”。

  (三)城区发展加速提升新区品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谋划推进大鹏半岛旅游单轨环岛线建设,完成18.6公里示范段线位及站点详规、初勘。鹏坝通道先行开工段、坪葵路扩建工程葵涌段基本完工。环大鹏湾海岸公路启动规划研究。杨梅坑危桥重建完工,迎宾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新大交通集散中心投入运营,新增1640个停车位。组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新增正式停靠站63座,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累计推广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15台。建成31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投放400辆公共自行车。加强交通疏导,完成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项目7个,增开5条假日专线。

  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新开工项目24项,在建项目总计26项,另外15个项目完成代建招标。完成投资21.5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31.8%。人才住房项目奠基暨重大民生项目集中开工,是新区成立以来开工数量最多、投资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一批民生项目。佳兆业金沙湾国际乐园项目正式启动。较场尾、沙鱼涌综合整治完成,成为社区转型发展的典范。

  “治水提质”攻坚全面加快。建成污水管网70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由新区成立之初的不足10%提升到86.6%。7个内涝点完成整治。2个防洪排涝工程完成主体施工。10条河道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实施“河长制”管理,整治消除入海排污口179个,4条黑臭水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南澳河、正陇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强化海岸带综合治理,近岸海域6个监测点水质100%达国家一类标准。

  (四)城市管理治理实现全面提升。

  基层治理取得突破。出台基层治理“1+5”文件,构建社区党建标准化、社区工作队伍整合、社区工作事权规范化、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革等“五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标率由28%增至88%。社区负责事项精简24%。社区队伍整体瘦身19.7%,人均月工资提高1200元,实现减员提薪增效。全面落实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定点联系496户困难群众,开展活动677次,帮助解决社情民意726件。新区、办事处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区级实现452项政务服务事项“一口受理、一窗通办”。建立全市第一个“五统一”的社区级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90%以上,新区便民办事的满意度达到92.9%。创建工资监控信息系统,获市“党建杯”创新大赛点子创意组一等奖。

  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出台安全管理“1+3”文件、安全生产“一岗双责”“1+10”文件,形成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对华安油库等重大危险源实行挂牌重点监管,重大危险源挂牌监管比例达100%。排查直排式热水器8726台,整改率100%。开展余泥渣土受纳场、垃圾填埋场等18项专项整治,出动62404人次,整改隐患12135项。全面排查危房,清空1194栋所有居住人员。开展72次山海救援行动,救援342人。成功应对“妮妲”、“海马”等强台风袭击,实现无重大灾情、无人员伤亡。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打造两条“海鲜诚信经营示范街”,海鲜市场投诉下降近50%。开发建设安全生产“互联网+”平台,被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选定为试点建设单位。新区安监局获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

  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加快。启动“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1+3”文件,依法拆除、减少违建33.17万平方米,完成率201.49%,实现违建“零增量”、“减存量”。完成市大鹏医院、丰树苑等6个项目土地整备,土地移交入库70公顷,完成建设用地清退任务34公顷。西涌工业厂房、谭屋围、水头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大鹏工业区等改造项目完成整治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

  社会治安平稳向好。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未发生重大以上群体性、赴省进京事件。深入开展“飓风2016”专项行动,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总警情、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实现“三下降”,分别下降30.7%、26.1%、27.4%。三个办事处公共安全指数位列全市前列。在上半年全省县级“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测评”中大鹏公安分局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五)社会事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完成九大类民生及公共安全支出36.2亿元,增长72%。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低收入家庭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登记失业率0.63%。管道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面开工。实施路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微实事项目473个,投入资金约5100万元。出台社区股份公司“三资”交易管理办法、社区集体用地开发交易监管实施细则,社区集体经济“四合一”管理平台投入运营,“一区一策”44个项目共补助资金3900余万元,增长30%。发放原村民社保补贴4600余万元,1000多人免费享受“颐老一键通”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成立新区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完善救灾救助体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揭牌成立。聚焦精准扶贫脱贫,累计投入1.3亿元对口帮扶河源源城区,大鹏源城产业园连续2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园区。

  教育事业实现突破。与人大附中总校签订合作协议,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一期完工,高中部主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与深圳实验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大鹏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园。加大教育投入,新增幼儿园学位27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280个,名师工作室增加到11个,千人学位数达到107.4个,教育各项指标持续向好。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投入5832.8万元,完成葵涌中学运动场改造等21个项目。

  医疗卫生转型发展。千人医生数2.8人,千人床位数2.5张,分别增加16.7%、8.7%。市大鹏医院根据调增的规模重新编制可研报告。名医工作室增加到1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8755户,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9.31%。推进社康标准化建设,优化社康中心布局。开展医院专家下社康中心坐诊活动,派出专家645人次,接诊3041人次。

  文体事业取得成效。成功举办2016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赛,引进国际顶级“Hobie”帆船锦标赛,“中国杯”帆船赛正式纳入国际帆船联合会官方赛历,获评亚洲最佳帆船赛事。文博会新区分会场成交项目2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七星湾游艇会获评深圳市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文物保护不断加强,大鹏所城整体保护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大鹏钟氏宅第、水贝老屋和龙岐大围项目维修加快。大鹏画院建成开放。南澳舞草龙、渔民娶亲、大鹏山歌、大鹏追念英烈习俗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开展“文艺四进”活动38场、文化活动进社区828课时、体育活动3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977场次。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依法行政全面实施。自觉在人大、政协监督下开展工作,办理市、区人大建议69件、政协提案24件。修改完善新区管委会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对5项重大行政决策完全按照法定程序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轨道。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实现零败诉。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实现普法教育网全覆盖。

  工作效能逐步提升。新增直属机构4个,公务员编制增加33.7%,新增公务员编制侧重分配给“强区放权”承接事权较多的单位。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15个专项规划,形成“1+15”规划体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作流程,房建类、市政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50%、54.6%,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勤政廉政持续推进。全面推广“留痕计划”,梳理岗位职责1656条,查找风险点1574个,制定防控措施1566条,印发业务工作手册、操作指南412部,实现“人过留痕,事过留档”。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施意见,精准廉政谈话252人次。开展“三纪”教育和警示教育,通报曝光典型违纪案件12宗。严查各类违纪案件20宗20人,行政问责4宗4人,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环境。

  此外,人口计生、统计、档案、宗教、侨务、民防、应急、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龙岗区人大监督指导、龙岗区政协建言献策的结果,是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大鹏新区管委会,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一切关心支持大鹏新区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不少,成绩背后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保护任务重,全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黑臭水体尚未完全消除。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产业一业独大,旅游产业比较粗放、零散、低端,生物、海洋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产业提升任重道远。坝光被赋予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形成规模仍需时日。三是城市功能配套需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比兄弟区差距明显,居民收入全市最低,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欠账依然严重。四是市容环境整体档次偏低,不少街区存在垃圾露天堆放、摊档随意摆卖、车辆随意停放、广告随意张贴的乱象。五是公共安全风险不断增大,热点旅游区域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涉海安全风险隐患较大,野沙滩管理还不到位,核电、危化品企业集中,城市公共安全压力日益增加。六是人才缺口大,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减退,遇到问题和困难尤其是拆迁等“硬骨头”绕着走。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上级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二、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又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质量提升年,是落实“东进战略”、“强区放权”的关键年,还是“美丽大鹏”三年攻坚战的收官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新区管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三岛一区”目标定位,围绕“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加快落实“东进战略”和“强区放权”,全面完成“美丽大鹏”专项行动和全年目标任务。

  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PM2.5、PM10年均值力争分别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近岸海水水质年均值保持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人均GDP保持21.6万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赢“美丽大鹏”三年行动收官战,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完成“十项任务”:1.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5大类52项指标,推进东部湾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制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3.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完成60处裸露斑块复绿。4.启动丰树山森林公园建设。5.滨海慢行系统新大—鹿咀段、环龙岐湾、海贝湾—畲吓湾、东涌路、东西涌徒步道、葵涌中心区—沙鱼涌等6个项目开工,新增绿道55公里。6.推动5个立体绿化项目建设。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以上。7.对524棵古树名木开展重点病虫害防治。8.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快推进排牙山—七娘山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对笔架山—迭福山—排牙山森林生态区、西涌香蒲桃林自然保护小区实施重点保护。9.加快实施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的23项目标任务。10.推进海域功能区划调整,转型升级传统渔业,实施河湾联治,推进科学用海。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

  提升环境治理质量。推进“十大行动”:1.启动葵涌延安路整体提升研究,开展大鹏鹏飞路扩建工程,完成南澳海港路绿化提升,实现一个办事处至少一条景观路。2.实施“蓝天行动”、“绿地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加大对餐饮企业油烟治理、扬尘整治等的执法力度。4.开展大气噪音污染防治,城区高噪声公交车辆淘汰和更新率达到100%。5.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6.实现主次干道没有露天垃圾池和垃圾屋、没有乱摆卖、没有乱停放、没有乱张贴。7.大林坑、佰公坳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封场取得实质性进展。8.继续采用BOT模式推进餐厨垃圾预处理中心扩建。9.建成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平台。10.开展海域污染综合整治,规范近岸海域海水养殖和渔业捕捞。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开展“十项工作”:1.鼓励企业实施高效电机、LED节能改造。2.大力开展路灯智能化改造,完成16条道路LED改造。3.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新建充电桩50个。4.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交通枢纽(集散中心)、码头、景区、公交站点全覆盖。5.推动LNG冷能利用项目开工建设。6.力争万元GDP能耗低于0.4吨标准煤。7.争取万元GDP水耗低于9.2立方米。8.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环保志愿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垃圾不落地”。9.完善垃圾分流收运体系。10.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覆盖率达40%以上。

  (二)深入落实“强区放权”,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落实“强区放权”。全面梳理、有序承接市里下放的153项事权,确保“接得住、运作好、出实效”。对基础条件较好、能够无缝衔接的35项事权,尽快完善承接事项的操作流程、权限、标准等工作机制,确保无缝承接;对存在一定困难、创造条件基本能够承接的96项事权,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事前明确责任、事中强化督导、事后及时评估”的工作机制,确保承接工作不留死角、全覆盖。

  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抓好“十项工作”:1.制定“1+3”社区换届工作方案,依法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和股份合作公司班子,加强社区自治,夯实基层基础。2.深入实施基层治理“1+6”文件,加快社区工作队伍整合,精简社区权责事项,构建社区权责清单体系。3.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一网通办、一体运行、智慧联动”服务管理新模式。4.深入推进“留痕计划”,将监督关口前移,搭建业务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建立工作系统化、业务专业化、流程程序化、操作智能化、整体透明化的标准工作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5.试点开展社区“留痕计划”,打造社区先行示范点。6.推进10个以上社区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7.开展20场社区居民就业指导培训,组织户籍人员培训300场。8.试点建立居民新型和谐邻里关系。9.完善和落实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办好社区邻里节。10.建立大鹏民生手机APP应用平台。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推进“十项改革”:1.力争《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取得阶段性成效。2.启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架构研究、“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环境资源市场化交易等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初步建立比较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3.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格质量体系研究,完成数据库构建与相关数据的采集录入。4.完善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启动大气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研究和PM2.5地图项目建设。5.探索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成立环境损害赔偿司法鉴定机构,建立环境损害鉴定专家库,解决环境执法中鉴定难、认定难问题。6.培育一批生态环保社会组织。7.筹备成立大鹏半岛生态公益基金会。8.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制度。9.深化湾区海岸带综合治理体制。10.深化生态环保监管执法体制改革。

  探索城市更新路径。利用“强区放权”下放城市更新事权的契机,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改造模式,以城市更新为主导挖潜存量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产业转型与功能提升。深入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盘活存量土地,整备释放用地50万平方米。加快新大、水头和西涌等片区土地整备,力争完成土地移交6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谭屋围片区、葵涌综合市场二期、沙头片区一期等城市更新项目。启动龙岐湾土地整备及围填海工程。力争完成土地移交入库80公顷,完成城市更新拆迁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自行实施城市更新模式,西涌、葵丰、葵新、溪涌、布新等5个社区纳入土地整备整村统筹试点。

  (三)全面实施“东进战略”,进一步构建海陆空轨立体交通体系。

  加快补齐陆路交通短板。强力推进“十大项目”:1.开工建设环大鹏湾海岸公路先行开工段、核龙线大鹏段(文化路口—核电站门口)市政化改造。2.加快鹏坝通道、葵涌环城西路、睿鹏大道建设进度。3.推进大鹏—市中心第二通道规划建设。4.力争完成葵涌环城东路前期工作。5.完成南澳—东西涌快速通道、坪西路快速化改造、环城东路南延段、银滩路南延段规划研究。6.启动盐坝高速葵涌段市政化改造规划研究。7.实施10个公交站台升级改造,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4%。8.科学前瞻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力争大鹏半岛旅游单轨环岛线示范段开工建设。9.协调推进地铁8号线东延段规划建设。10.积极争取地铁23号线南延,与地铁8号线东延段相衔接,形成东部轨道交通环线。

  积极发展海上交通。加快推进南澳旅游口岸规划建设,着力联通港澳与深圳东部沿线海岸,通过水路快速直达香港东部地区,实现旅游与香港深度对接,提高国际可达性。推进环岛客运码头建设,逐步构建城际客运航线、区域通道线、岛内观光线等三层次水上旅游客运服务体系。依托盐田金色海岸—南澳双拥码头的东部海上客运(旅游)航线,积极争取开通“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跨区域海上旅游专线。

  推动空中交通发展。加快推进葵涌、大鹏、南澳、坝光、西涌等直升机停机坪规划建设,争取开通“点对点”通用航空线路。积极推动深圳机场在大鹏半岛规划设立城市候机楼(点),争取开通直达机场的交通快线。开展水上飞机项目前期研究。

  (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形成以旅游、生物、海洋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打造全域旅游试验区。抓好“十大任务”:1.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申报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面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推动世界级主题旅游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3.佳兆业万豪酒店、宝能桔钓沙国际度假酒店等2个五星级酒店开业。佳兆业金沙湾国际乐园开工建设。4.环龙岐湾片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打造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沙鱼涌红色景区申报国家3A景区。5.加快“国际婚博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情街区。6.编制户外运动白皮书,规范户外运动管理,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天堂”。7.推广特色旅游线路,过夜游客数突破150万人次。8.创建较场尾特色美宿小镇。推动民宿立法,培育和壮大民宿等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和旅游企业诚信体系。9.办好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力争在国际化方面上新台阶。10.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弘扬舞草龙等本土特色文化,创新有价值村落保护发展模式。

  打造生物产业新高地。推进“十个重点项目”:1.全力争取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团队、中国科学院巴斯德研究所等39个项目落户。2.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2—3个,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2%以上。3.国家基因库二期工程启动前期工作。4.完成生命科学产业园二期建设。5.加快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农业生物信息计算平台二期建设。6.筹建农业基因组国家级实验室。7.制定政策,引导马歇尔、罗兹曼等团队项目加快产业化。8.加快大鹏生态创意农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大鹏特色的园区。9.探索建立生物创客基金、生物创客家园,力争LDTs政策在坝光核心启动区先行先试。10.加快推进生物制品GMP厂房选址和地块出让。

  打造海洋产业新引擎。以深圳创建国家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核心区。启动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建设,推动申报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力争引进8家以上知名海洋类企业、1—2个市级重点海洋项目。加快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高水准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游艇及设备展览会,依托七星湾游艇会、海上运动基地、浪骑游艇会等平台,加快船艇交易运营基地建设,打造游艇展示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海洋运动特色产业和游艇、帆船及相关产业。加快南澳新渔港规划,打造功能完备的综合性渔港。

  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推动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工程投产运营。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迭福站址)全面展开联合试运转。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3公里华电分布式能源高压工程开工建设。深圳大鹏LNG冷能利用项目完成设计。深圳东部电厂二期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城区内电网架空线落地迁改工程可研报告。

  打造招商引资引智新模式。制定精准扶持政策,推进重点园区升级建设,统筹改造旧工业区。深化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加强与国际知名招商机构团体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做好华人文化基金项目、上海世贸集团项目等9个重大项目洽谈与落地服务。深入实施“鹏程计划”,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进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400名以上。探索建设大鹏新型智库,加强重大发展问题研究。

  (五)坚持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

  全力推动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加快核心启动区内道路、场平、公园等26个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完成投资额10亿元,重点推进“十项工作”:1.力争新态路、海心路、新葵坝路、鼓楼路、元湾路、海康路、坪湾路、坝光安置区房建工程等8个项目完工。2.银叶树湿地园完成形象进度77%,白沙湾公园完成形象进度25%。3.坝光展示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4.加快坝光人才公寓、综合体育中心等28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坝光人才公寓一期、坝光展示厅、坝光中心广场等17个项目开工。5.做好坝光人才公寓二期、坝光自来水厂、坝光LNG气化站等11个项目开工准备。6.以坝光国际生物谷区域为试点,全力打造区域型海绵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道路、广场、公园和绿地等项目全面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进行建设。7.加快生物家园一期、绿岛综合体等项目土地出让,尽早开工建设。8.完成土地整备10万平方米。9.继续做好坝光整体搬迁各项工作,对未签约户开展全面分类梳理,创新工作思路,活用拆迁新政策,以征收、查违、拆除等手段促拆迁,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影响重大项目建设的拆迁问题,全面完成所有搬迁任务。10.坝光安置区西二标完工,尽早交付使用。

  继续加强片区规划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围绕坝光核心启动区总体发展定位,加快开展立体交通和智能交通实施策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产业和运营规划、临海建筑材料适用性、生物产业用房建筑产业化标准、生物产业园区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为坝光开发建设提供有效指导,积极提升区域建造质量,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加快引进和培育项目。全面实施产业布局、空间供给、运营模式、招商保障、平台建设、政策创新等6个方面18项任务,完成招商引资1亿元。充分利用10亿元生物引导基金,加快重点技术平台建设。借鉴海南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政策及“中德产业园”模式,积极推动市层面“一区多园”的国家创新政策落地,争取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项目。

  (六)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提升安全发展高度。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治理年”成果,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狠抓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3”文件和“一岗双责”“1+10”文件,狠抓责任落实,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实施“十大行动”:1.深入推进18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2.加强沙滩海域、“三小场所”等重点部位巡查,构建沙滩安全管理体系。3.依托科技手段,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完成55.22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升森林防火保障水平。加强“三防”能力建设,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建立完善信息数据台账,不断夯实防灾减灾基础。4.加快东山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5.完成16处道路边坡治理。6.切实强化房屋建筑、交通等行业施工安全监管。7.全面加强危化品运输车、客运、校车等重点车辆监管监控。8.加快建设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危化品安全体验馆和安全主题文化广场、互联网+宣教平台“三馆一场一网”安全文化体系。9.开展民宿安全治理专项行动。10.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完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相关工作。

  提升违建整治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市查违“1+2”工作要求,实现对违建的排查、整治、管理全覆盖,提升违建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水平。溪涌“烂尾楼”等取得突破。加快消化存量历史违建,拆除泰源珠宝城,完成未完善征转地手续的未建用地清理任务113公顷。强力推进新一轮整治拆除违建攻坚行动,持续保持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减存量”任务。

  提升“治水提质”进度。完成“十大任务”:1.全面落实“河长制”,新区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主要河流由其他新区领导任“河长”,其他河流由处级干部任“河长”。2.深入实施“治水提质”十大任务、六类工程。3.消除三溪河、西边洋河黑臭水体,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4.加快鹏城河、南澳河、新大河、乌泥河等10条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进度。5.河流功能区水质100%达标。6.完成布新、东涌等污水支管网建设,东涌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完成5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7.打马坜水库加固工程开工,加快推进罗屋田、犁壁石等水库加固工程。8.加快南澳、大鹏、东西涌片区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径心、枫木浪等主要供水水库水质达标率100%。9.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10.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提升城区管理精度。推进“十项工作”:1.加快葵涌中心区规划研究,争取葵涌中心区提升为深圳城市副中心,纳入新一轮《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南澳墟镇复合式整治完成法定图则修编,启动土地整备,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南海明珠”。3.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保洁与环卫工作,推进坪葵路、华强路、迎宾路3个市容环境提升示范点创建工作。4.力争完成60%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五化”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5.在32条主要道路、6个重点景区设立严管街(区)。6.加快智慧城区建设,推进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建设,实现重要公益性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7.健全文体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扫黄打非”综合治理,完善执法权责清单,规范执法流程,落实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巡查整治制度。8.落实社会矛盾治理“5+3”文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9.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保持集体访、重复访“双下降”目标。10.以创建“平安大鹏”为主线,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万人刑事发案率保持在50宗以下,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5%。

  (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十项民生工程”:1.启动建设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计划。2.推进养老院升级转型,持续保持老人日间照料中心100%全覆盖。3.继续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4.扩大“五险一金”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户籍居民养老金水平。5.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89套,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搬迁安置房1380套,全力推进346栋住房困难户和790栋危旧房的拆除重建。东涌水库安置房主体结构封顶。6.加大民生微实事项目投入,投入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实施6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7.大鹏派出所项目开工建设。8.新建燃气管网8公里,覆盖率达到60%。9.建成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10.做好百色巴马对口扶贫协作和河源源城区对口帮扶。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落实“十项任务”:1.启动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九年一贯部秋季开学。3.深化与福田区百校扶百校合作,推动与红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4.新增2个以上名师工作室,培养2名以上区级名教师。5.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6.规划建设1所以上一流国际学校。7.推进葵涌中学、南澳中学等校舍加固改造。8.开展葵涌中心片区、坝光片区、溪涌片区学位需求研究。9.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00个、高中学位1000个,每千人总体学位数达到110个。10.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力建设“健康大鹏”。抓好“十项工作”:1.市大鹏医院完成土石方及支护工程施工。2.启动新区妇幼保健院原址重建工程前期工作。3.推进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4.整合医疗资源,组建新区健康集团。5.加快三家公立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深化与马歇尔团队、墨尔本大学等合作,启动与哈佛医学院康复科团队、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合作项目,加强与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战略合作,重点建设妇产科、儿科、眼科和中医康复、慢性病防治、消化内科等学科,打造区域医疗联合体。6.启动葵涌医院创建二甲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甲妇幼保健院、南澳医院创建二甲中医康复医院。7.新增名医工作室3个。8.推广家庭医生服务,实现家庭医生服务户籍居民全覆盖。9.每千人病床数达到2.6张。10.稳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快实现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实施“十大项目”:1.新区文体中心完成初步设计、概算编制。2.推进深圳书城大鹏城、南澳文体中心改造等项目规划建设。3.深入实施“文艺四进”文体惠民工程,打造“一街一品”等文艺精品。4.精心办好大鹏新年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大鹏杯”帆船赛、大鹏文化周,呈现不一样的精彩。5.推动满京华艺象iD TOWN申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加强文博会分会场建设,力争提质增量。7.大鹏所城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完工。8.修编大鹏所城保护规划。9.积极推进咸头岭遗址公园和咸头岭遗址博物馆项目。10.开展“大鹏八景”等文化品牌评选活动。

  深入实施“一区一策”。加快社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盘活社区存量物业,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社区股份公司改变依靠土地和物业出租的单一业务模式。完善社区股份公司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加大对“三资”集体经济的扶持与管理。鼓励社区股份公司引进职业经理人,定期开展人才研修培训、考察交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八)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出台《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规则(试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高质量和成效。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强化网络安全,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事项,通过政府网站或各类媒体,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突出高效行政。建立完善事权承接、管理、保障、服务机制,科学推进新区事权划分调整,及时完善权责清单目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序推进“放管服”,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改进政府机关作风,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工作机制,完善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办理,方便市民群众办事。进一步减少文山会海,提高文件运转效率,规范办事流程,落实分级负责机制。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交通、生态环保、人才安居保障房、招商引资、治水提质、民生实事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制定时间表、责任清单,实行“红黄绿”动态化分级管理,做到两周一反馈、每月一督办、半年一小结、年底总结,确保全年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

  加强廉洁行政。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严格执行《大鹏新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大鹏新区政府采购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重大工程、政府采购和专项经费等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保证重点项目全过程规范透明、廉洁高效。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三岛一区”目标再出发、再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回报全区人民的信任和厚望!

  管委会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东进战略:为不断缩小原特区内外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加快东部地区建设、促进全市均衡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东进战略”,这是深圳市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有利于改变“西强东弱、西密东疏”的不均衡城市格局,有利于推动东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形成新的城市发展中心,打造未来深圳发展第三极。

  2.强区放权:市委市政府为合理划分市区权责关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市区两级政府积极性,启动实施“强区放权”改革。是在明晰市、区、街道“三级定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区级政府在政府投资、城市建设管理、行政执法“三种权力”,增强区级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统筹“三种能力”,并同步下放人财物等行政资源,强化各区对驻区机构的统筹指挥力度,重点解决区级政府责权利不匹配、基层“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城市管理治理水平。

  3.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4.潜爱大鹏:指大鹏新区开展的,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借鉴国外简易人工珊瑚礁建造成熟经验,向适合珊瑚生长的海底沉入经过设计的珊瑚屋、珊瑚支架,以及海底沉船等人工造礁方式,提高珊瑚的生长速度,加速珊瑚礁群的再生和海洋鱼类回归的一项公益活动。

  5.城市“六乱”:乱张贴、乱涂写、乱摆卖、乱搭建、占道经营、超门线经营。

  6.“五化”整治示范村:按照“美化、绿化、硬化、净化、文化”的要求开展城中村环境整治提升。

  7.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2016年4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市人居环境委、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论坛。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主要指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改革举措。

  9.“1+4+5”产业扶持政策:“1”是指《大鹏新区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4”是指《大鹏新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大鹏新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措施》《大鹏新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大鹏新区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若干措施》4个配套文件,“5”是指《大鹏新区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大鹏新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大鹏新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大鹏新区关于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大鹏新区建设众创空间促进创客发展实施细则》5个配套文件。

  10.SGS:是通用公证行(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A.)的简称,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

  11.深圳“两建”:指深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12.营改增: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调动各方积极性。

  13.五险一金: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14.治水提质:指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为理念,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合力治水、系统治水,全面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良性循环。

  15.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16.基层治理“1+5”文件:“1”是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5”是指《大鹏新区建设社区党建标准化先行区实施方案》《大鹏新区社区工作队伍整合实施方案》《大鹏新区社区权责事项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大鹏新区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大鹏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运营改革实施方案》5个配套方案。

  17.一口受理、一窗通办:是指行政服务大厅统一设立综合窗口,所有进驻的政务服务事项都可以在综合窗口实现“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发文”的服务新模式。

  18.安全管理“1+3”文件:“1”是指《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3”是指《大鹏新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管责任暂行规定》《大鹏新区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大鹏新区安全生产日常工作考核暂行办法》3个配套文件。

  19.安全生产“一岗双责”“1+10”文件:“1”是指《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10”是指《大鹏新区安全生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大鹏新区安委会工作暂行规则》《大鹏新区党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暂行规定》《大鹏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大鹏新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暂行办法》等10个配套文件。

  20.“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指深圳市2016年部署开展的集中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土地整备、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政府储备土地清理、建设用地清退、城市更新、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等十大专项行动,明确到2020年,全市将盘活释放建设用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减少不少于2亿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面积,基本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

  21.严查严控违建“1+3”文件:“1”是指《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查违工作的实施意见》,“3”是指《大鹏新区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共同责任考核制度》《大鹏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临时建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大鹏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危房拆除重建管理办法的通知》3个配套文件。

  22.三资:是指社区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23.社区集体经济“四合一”管理平台:指集体资产监管平台、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财务实时监控平台和出国(境)证照管理平台四大板块的集体资产管理系统。

  24.“Hobie”帆船锦标赛:由国际帆船联合会认可和支持,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体帆船赛事,2016年5月29日至6月13日在深圳大鹏新区龙岐湾举办。

  25.“中国杯”帆船赛:是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大帆船赛事,是唯一以“中国杯”命名的大帆船赛事,也是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Beneteau First 40.7统一设计组别大帆船赛事。

  26.“文艺四进”:文艺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

  27.“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28.“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29.“留痕计划”:由大鹏新区纪工委牵头,通过在新区各部门推行标准化的岗责设定和流程优化,构建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履职全过程的留痕可溯,提升部门执行力和廉政风险防控能力的创新型工作体系,也是落实部门业务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重要工作。

  30.“三纪”教育:指党纪、政纪、法纪教育。

  31.“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2.“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3.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4.“三岛一区”:生态岛、生物岛、生命岛,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35.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36.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37.LED:是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称。

  38.LNG:是指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简称。

  39.LDTs:实验室自建项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是指由国家食品药监局批准,由单个实验室研发设计制造的,可以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工具。

  40.GMP: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制药、食品等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41.多规合一:指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融合起来,更广泛的“多规融合”还包括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绿化、交通、市政、水利、环卫等专业规划。

  42.鹏程计划:指大鹏新区出台的《关于实施引进培育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鹏程计划”的意见》,旨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人才认定培养、人才发展资金扶持、名师名医引进、人才安居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扶持。

  43.形象进度:指用文字或百分比简明扼要地反映已施工或待施工工程的形象部位和进度情况,是考核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任务的主要指标之一。

  44.“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45.“一区一策”:指的是一个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一个发展策略,按照“激励引导、整合资源、典型带动、创新发展”思路,引导股份合作公司结合社区资源禀赋挖掘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通过优质项目的发展带动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46.社区换届“1+3”方案:“1”是指社区换届总体工作方案,“3”是指社区党委换届工作方案、社区居委换届工作方案、社区股份公司换届工作方案。

  47.整村统筹:指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居民参与”为原则,以遏制违法建筑为前提,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及相关政策,采取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收购、房屋征收等方式,优化城市空间、整合各方资源,一揽子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社区转型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