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下,在新区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中心聚焦统筹重点区域开发主责主业,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部署年度十项重点工作,一月一梳理,一季一督办,聚力加快坝光产业“兴”城、新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推动重点区域开发任务高质量推进。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深化重大战略平台推进机制
一是健全重点区域指挥工作机制。结合新大纳入全市第21个重点区域契机,制定大鹏重点区域指挥部架构及工作方案,瞄准海洋大学开工等项目协调难题,运用坝光CIM平台,累计召开指挥部系列会议9次,协调解决制约建设发展难题近30项,强化重点区域运行机制。二是优化考核攻坚体系。按照坝光、新大-龙岐湾、重点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板块、八大领域,编印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攻坚方案,细分84个任务清单,按季度定期督办,推动重点区域规划实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任务高质量落实。以市重点区域83.5亿元固投任务为目标导向,建立重点区域项目库和项目储备库,动态监测投资数据,本年度已圆满完成投资任务。三是升级应用数字管理平台。以深圳创建数字孪生先锋城市为契机,围绕片区规划、建设协调、运维管理三个方面深化打造坝光CIM平台,梳理地块面积、容积率等10项平台场景应用指标,共享至市CIM平台,助力全市“两级平台、四级应用”架构建设。四是谋划新增重点区域。为促进重点区域协同发展,根据新区主要领导要求,开展土洋码头片区现场调研,详细了解沙鱼涌片区“工业上楼”土地整备、现代渔港经济区产业及深海科考中心配套码头项目,明确现状、规划情况、土地整备进度及相关单位需求等情况,研究纳入储备发展计划。
(二)规划升级“湾产城景”融合成果初显
一是专家咨询推动产业城市形态与建筑风貌协同。借助专家全过程咨询力量,开展坝光产业集聚带城市形态与建筑风貌现场踏勘及技术支撑,形成规划、建筑、产业、机制四个方向14条意见,深入论证地块开发强度,挖掘开发用地潜力;借鉴“工业上楼”项目开发经验,调研红花岭、新桥东等示范项目,推进2批共7个项目纳入市“工业上楼”项目清单,编制东部滨海先进制造业园区“工业上楼”项目规划方案并经专班审议通过。二是优化规划发展布局,提升企业对接质效。围绕坝光产业集聚带、重大项目组团布局,评估坝光“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谋划开展坝光产业空间及发展研究,制定“1+1”工作方案,瞄准关键企业、平台、政策、活动,调研比亚迪等公司生产发展诉求,全面推进“助企行”服务工作,助推“坝光亲海专线”公交便民服务专线开通,一站式满足片区发展需求;针对重点区域产业规划方向,先后赴北京、武汉等地点对点洽谈片区项目落地诉求,并形成《坝光产业空间及产业发展研究建议》。三是规划调整助推片区更新迭代。参与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提供相应设计诉求建议,先后赴新大、东渔、布新等社区走访交流,初步汇总环龙岐湾用地规划、重大项目、市政配套等基础信息;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开展坝光法定图则修编工作,提供相应需求建议。
(三)推动重点区域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接南科大、市建筑工务署做好深圳海洋大学项目前期报建及建设施工协调工作,协调解决苗木迁移、临建拆除等47项任务,完成建设场地交付,确保深圳海洋大学于2023年7月20日动工建设。制定《新区统筹调度“三海”项目专责工作组方案》,协调推动周边配套项目融合建设,助力“三海”项目一体化建设。二是攻坚优质产业空间项目关键环节。成立“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协调专项组,建立一对一协调服务机制,前期研提项目建筑风貌意见,配合加快建设方案汇报及审批;开工前协调推动项目临建与临时用地选址、用水用电、区域通信配置等保障工作;开工后协调项目清表土方外运提前介入、现场水土保持、临时用地选址等事宜,配合项目施工许可相关审批手续办理、项目企业服务中心外围景观提升等事宜,助推项目企业服务中心封顶。三是联动服务彰显建设协调优势。2023年现场协调近200次,解决问题90余项,推动葵涌水厂启用过隧道供水管加压供水、盐灶水厂作为调峰站,保障片区持续稳定供水;协调坝光水厂通讯配置、施工排水、联合调试等工作,助力水厂尽快投产运营。联合新区水务部门,完善片区市政污水管网体系,推动坝光水质净化厂复工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生物家园、人才公寓等项目排污需求。协调坪西路土总规调整、占用林地许可审批、项目用地征拆等前期手续,推动坪西路疏解路完工通车,实现片区道路交通提速增效。协调乐高乐园项目临时排水、新大片区整体防涝排水、新大站及新海大道标高、污水管网规划调整等事宜,保障城市后期运营安全。四是区域评估助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坚持空间均衡、系统提升原则,分阶段开展智能交通、智慧坝光模块功能分解方案、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夯实坝光智慧城市建设基底;策划坝光慢行系统改造提升方案,力争打造“山海月半湾”慢行网络空间结构;完成坝光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期成果编制,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完成坝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课题结题,指导片区工业上楼、道路交通等新增项目统一沿用区域评估成果,打造更具亲和力、更有生态价值的湾区营商环境。
(四)打造重点区域多元化传播矩阵
一是提升对外展示交流形象。紧密契合市、新区工作部署,将坝光展示厅升级打造成大鹏新区展示厅,完成主题展区展陈更新,高标准保障“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 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暨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市人大常委会赴坝光视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等重大活动。坝光展示厅2023年累计接待67544人次,组织活动207场次,不断提升对外展示交流形象。二是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增强“线上+线下”宣传媒介交流推介效益,《大鹏重点区域(双月刊)》已刊发40期,策划坝光慢行系统、公园、红树林系列等重点主题报道16篇,制作推广微视频15条,在“爱大鹏”等微信公众号报道76篇,获学习强国采用10篇(总台2篇),省级媒体报道近10次,市级媒体报道20余次,电视台采访3次(央视1次),人民号、新浪号、澎湃新闻等视频号、今日头条、百度APP多次转发。其中,新大疏解通道通车短视频在人民号播放点击量超10万次,“绿水青山间跑出发展加速度”“坝光古树群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和“绿美坝光”三条短视频获深圳新闻网首页推荐,多层次推广重点区域生态开发品牌。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推介。推动坝光自然学校“红树云认养计划”入选中国儿童中心编写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优秀案例、中国区“2022年度全国项目式学习项目”一等奖,坝光古银叶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红树林古树群;2022世界海洋日系列科普活动荣获第四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一等奖,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和海洋科技强国意识的培育。
(五)深化中心“五好”单位建设
一是发挥党员教育示范作用。研提“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坝光展示厅”现场教学路线,获评大鹏新区首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也是新区直属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开展“普直联”“党代表进社区”活动,到挂点的新大社区走访、交流,协调解决社区反馈的相关问题;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12次、支部党小组会24次、讲党课活动3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开展基层理论宣讲,通过“大主题”和“小切口”相贯通,筑牢思想根基。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拟定干部职工岗位晋升、交流年度方案,开展岗位竞聘、轮岗交流、编外人员招聘等工作;建立健全实训平台,以战为训、以训促战,提高青年干部在项目管理、工程协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观念、视野和技能。开展山海细柳营计划,聚焦干部队伍理论素养提高,以调研、走访、座谈、练笔等方式,训练提升青年干部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能力和谏言能力,打造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业务尖兵。三是加强机关标准化建设。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对中心28项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修改印发《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汇编》,健全中心内部标准化管理体系。发挥中心工会“减压阀”“凝聚器”作用,策划五四青年节活动、秋意暖羊羊团建、月度生日会等集体活动,用心保障会员福利,提升中心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期,我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积极主动谋划重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思路,瞄准重点区域产业集聚目标,全力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剖析、研判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区域协同开发模式,推动新区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链”上发力,力促坝光产业提质提速
一是按照集约、集群、集聚发展理念,开展坝光产业集群及重大项目导入实施路径研究,链接市区招商部门资源参与重点项目产业导入,组建“工业上楼”区级联合招商团队,推动项目有序推进、分期建成。二是摸排坝光重大项目新容量、新需求,复核片区水、电、气等市政配套承载力,优化优质产业空间项目市政、生活配套,加快职住平衡,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促进片区产业发展。
(二)“智”上作业,强化重点区域规划管控
一是推动实施“专家工作坊”,制定全过程专家咨询工作方案,搭建“专家工作坊”智库平台,成立坝光片区长期服务专家库,梳理研究重大项目衔接、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掣肘片区发展难题,推动区域开发品质整体跃升。二是导入专业智库智力支持,结合坝光片区“工业上楼”和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发展新形势,开展《坝光片区交通模式优化与实施策略研究》;深入调研、分析新区各开发区域、重大项目现状底数,为谋划重点区域储备提供前期技术支撑。
(三)“域”上聚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长
一是完善分级协调议事机制。建立“会务-投资-考核-督办”四个方面的全流程服务链条,切实发挥统筹“总协调”和“总调度”作用,通过召开指挥部系列会议、制定投资计划、优化专项考核、完善督办机制等方式,协调调度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项目重难点问题解决,助推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重点区域CIM示范平台。按照《全市域时空信息两级平台建设指引》要求,联合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坝光CIM平台为基础,搭建重点区域CIM平台,探索渲染“产城融合”“招商推广”等特色应用场景,持续打造重点区域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模式。深挖重点区域基层党建示范、坝光自然学校等开发亮点,助力片区实现“双碳”目标。
(四)“点”上深耕,夯实重点区域建设协调平台
一是加大坝光片区建设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跟进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科考中心码头及海洋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协调加快坝光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绿岛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竣工验收,加快推进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工业上楼)建设。加快坝光防洪(潮)排涝工程剩余工作收尾,尽快落实三标段东部区域河道变更实施工作,助推坝光水质净化厂项目全面复工。协调加快环坝路、核坝路、盐灶路等10条支路一期工程完工验收移交,进一步提升区域企业营商环境。二是加快新大片区在建存量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坪西路(水头-新大)市政工程、银湾路等项目于2024年10月底前完工,新大片区路网骨架基本建成。协调大鹏南澳水源保障工程、110千伏鹏南变电站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推动高压线下地工程、新大站等项目验收移交。衔接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协调新大生态海堤重建工程项目、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对接市重点区域政府投资项目库,推动新大公园群前期规划工作完成,并明确项目投资主体。
(五)“质”上增效,提升片区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坚持共联共建,联合新区组织人事局谋划重点区域党建精品课程,深化与挂点社区的对接联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化实施“选兵”“练兵”“爱兵”三大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产业、规划、建设、运营等领域,开展名师开讲、兄弟单位间精品课程学习,传经送宝促干部职工素养提升。二是深化中心标准化建设,督促各部门结合部门核心业务,制定实施业务标准化流程(指引)。三是提升坝光展示厅运维效能,持续加强运营团队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维护,更新党建长廊和总规宣传片,提高接待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