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署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紧盯“大鹏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目标,动员全署上下坚定信心,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统筹推进新区政府投资项目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新区交办的各项任务。
一、工作成效
2024年,我署以高质量发展“十大任务”“十大工程”为抓手,共推进93个项目建设,在建项目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完成固投24.1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环大鹏湾海岸公路改造工程(揹仔角-上洞段)等项目获省、市级奖项9项。
(一)民生项目建设成绩喜人。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完工,助力新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一期厨房扩建工程完工,有效改善师生用餐体验;亚迪新村幼儿园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开工;南澳01-03地块拆迁安置房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新区首个区级养老院——大鹏新区养老院项目完工,助力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养老体系;环大鹏湾海岸公路改造工程(揹仔角-上洞段)别墅处400米断点连通工程、石葵路(丰树山路-丰树山南路段)工程、正龙路(一阶段)等一批市政项目竣工验收,有效改善新区群众出行体验;大鹏、南澳水源保障工程和新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第二批)完工,大鹏新区新一批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大鹏新区老旧雨水管网隐患整治工程开工,有效提升新区用水质量。
(二)城市品质提升成效显著。斗米田、大垅、响水、禾塘仔等1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罗屋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有效增强新区水库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水库运行安全;南澳码头工程(口岸)完成陆域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三溪河下游段综合整治工程、葵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善段、葵涌河流域碧道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河道行洪安全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大鹏新区滨海骑行道精品线路(一期)建设工程、大鹏新区绿道及远足郊野径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三)重点片区建设全力推进。坝光综合体育中心、盐灶路等10条城市支路(一期)项目、核坝路道路主体完成竣工验收;坝光居住区级文化中心、坝光中心公园、环坝路景观跨线桥、坝光片区碧道建设工程完工,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大片区完成新海三路、银湾路(仙人石路-新海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坪西路(水头-新大段)市政工程及绿化工程加快推进,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硬件基础。
二、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党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一是按要求成立工务署党组,制定印发署党组议事决策制度及党组工作规则,推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二是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效开展。紧紧围绕新区“五好”单位和“四强”党支部创建部署,召开党建、党风廉政及保密重点工作部署会,系统谋划署“十大任务”“十大工程”,并在此基础上申报新区养老院工程为年度“书记项目”,由党组书记亲自领办并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党员教育“云课堂”、警示教育会、书记讲党课、集中学习等形式,实现党员学习全覆盖。四是用心倾听群众企业声音,通过走访、接待、座谈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普直联”、党员“双报到”活动;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意见建议,优化管理措施,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困难及需求。
(二)从严从实,筑牢安全防线。一是严格落实风险管控。综合运用12项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指标、综合评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预控,依托第三方检查单位和“深前安”系统,常态化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动隐患100%整改闭合。同时,建立危大工程和危险源动态管理清单,对照清单重点防范31项危大工程和48项重大危险源,动态跟进重大危险源监管情况,确保署在建项目安全形势平稳可控。二是扎实开展三防工作。与新区4家大型训练基地签订人员转移安置框架协议,针对性开展防洪度汛三防应急演练,购置一批三防应急物资,更新完善4支抢险队伍,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指令,进一步提升各在建项目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深入推进文明施工。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和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行动,编制印发署建筑工地暑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紧盯在建项目文明施工涉及的围挡、扬尘裸土、噪声和占道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立行立改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一套常态检查、定期通报和履约处罚的文明施工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建筑工地形象。四是深耕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模拟法庭宣传警示活动,以案释法、以案促教;开展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职考评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参建单位项目管理主体责任;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复工复产第一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培训》等12场安全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署内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聚焦前期,提升工作质效。一是对照任务要求倒排前期工作。提前介入大鹏新区重点路段绿美项目开展设计招标及招标挂网工作,成功克服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紧、后续施工占道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于11月顺利完成开工报建手续。二是建立常态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明确项目建设需求,并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推进深圳市大亚湾核应急洗消站项目完成施工招标。三是完善项目移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区政府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前期工作实施方案等要求和精神,优化前期和建设分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移交协议,做好与移交单位、审批部门的紧密沟通,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问题。
(四)创新模式,优化资金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政银企三方资金监管合作模式”,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开立工作,加强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建设项目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组织对156个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自评工作,重点评估绩效指标设置的规范性、全面性、合理性以及预算支出的真实性等内容,进一步规范绩效管理。
(五)立足精准,抓实合同管理。一是完善招标择优机制。印发署建设工程定标成员库管理办法及督查机构管理办法,规范署内定标管理工作,确保定标工作在新区定标专家库停用后能有序接轨;修订署招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议事范围及程序,完善招标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法治化;修订招定标方案模板及招标文件范本,坚持定标择优竞价相结合原则,规范过多投标人淘汰环节,强化评标专家推荐作用,保障招定标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合同管理流程。明确署内合同管理职责,坚持实事求是,紧跟政策导向,合理运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订合同范本,将各类合同法律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三是健全结算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结算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遵依据、守原则、高效率、细审核”的原则,规范开展工程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实施过程结算模式,分阶段开展结算工作,将竣工结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提前,提升工程结算效率;试行强制结算,对施工单位不配合结算的项目,按合同约定开展强制结算。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署将继续紧紧围绕新区中心工作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聚焦项目建设主责主业,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精心安排、科学组织,推动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一)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动南澳消防站项目、葵涌中学食堂扩建工程、亚迪新村幼儿园校园环境提升工程、王母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坝光核心启动区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大鹏新区滨海骑行道精品线路(一期)建设工程、大鹏新区绿道及远足郊野径建设项目、深圳市大亚湾核应急中心洗消站主体工程等项目完工。二是推动溪海路工程、溪涌路工程、溪翠路工程、溪园路工程、溪林路工程、环大鹏湾海岸公路C段(油草棚通道)、新大生态海堤重建工程、溪涌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工。三是加快推进坪西路(水头-新大段)市政工程、新区妇幼保健院工程、白石岗城市更新配套学校、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扩建、南澳码头工程(口岸)、罗屋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枫木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区老旧雨水管网隐患整治工程、新区新一批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二)着力打造素质过硬队伍。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长效常态机制,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动态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每月开展“工务讲堂”活动、专业培训等途径,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专业技术等全方位培训,推动全署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三是加强干部队伍“传、帮、带”,深化“雏鹰引航”及“导师制”人才培养制度,大力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领导干部,着力强化署内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
(三)守牢项目安全生产底线。一是依据五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履职清单,狠抓参建主体和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充分利用好通报预警和履约处罚等手段,将风险隐患抓牢抓紧。二是发挥第三方机构安全质量技术服务的专业力量,进一步推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高效运行。三是优化“深前安”系统功能模块,完善参建各方隐患闭合整改管理机制,提升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扎实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统筹谋划在建项目人员统一转移安置管理,充分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提升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水平。
(四)精心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一是持续组织勘察、设计及审查单位开展工程设计新规范新标准宣贯活动,不断提高署内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持续组织开展优秀项目考察活动,邀请相关技术团队主动介入项目技术方案研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借鉴优秀项目中的亮点做法及新工艺、新材料的成功应用经验。三是积极引入方案设计竞赛,加大建筑师负责制项目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项目设计品质,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