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做好新区2023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以“谁执法谁普法”为切入点,多形式、多维度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每日将“习语金句”转发至局工作群,覆盖全局工作人员90余人,推动全局工作人员充分运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形成每日常态化学习机制,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积小成为大成,让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二是积极开展系统内普法。邀请局法律顾问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律师以“小明”的一生为例,生动地解释了民法典相关内容,将民法典宣传普及融入日常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为民办事过程中普及民法典。面向全区各级调解组织的近150名调解员开展劳动争议调解法规政策培训,并多次组织调解员开展业务交流会、外出参访学习等活动,持续提升全区劳动争议调解员法律素质、劳资纠纷依法治理能力。定期组织街道民宗干部、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召开宗教领域工作会议,不断强化宗教理论政策学习。
二、统筹部署、细化责任,抓紧落实普法责任制
根据大鹏新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大鹏新区2023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2023年度“习语润心田”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宣贯活动工作方案》《大鹏新区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印发《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科室(中心)的具体工作任务,要求相关科室(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履行普法责任,有序推进普法工作开展,推动普法宣传教育管理精准和服务精准,拓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服务,努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衔接协作,形成普法合力,真正让“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深入推进普法工作
(一)创新普法工作方式。一是制作“开工第一课”普法视频,通过讲述签订劳动合同、按期发放工资、仲裁维权、法律援助、投诉渠道等内容,面向新区在建工地农民工进行权益保障宣传,强化建筑领域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同时,针对不同普法对象,持续推进送法进工地、进企业、进社区等系列普法服务,精准聚焦新区劳资纠纷常见类型,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内容,并通过劳资纠纷调解社工专业力量参与,融入趣味元素,丰富活动形式,及时有效地回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切实提升了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进工地活动11场,法律进社区活动8场,法律进企业活动5场,派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服务劳动者4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服务企业促发展。开展大鹏新区仲裁员精准“直联”送法入企“四个一”专项行动,即每月一次联系、每季度一次指导、每半年一次上门、每年一次普法讲座。为新区59家重点企业提供线上服务和上门指导,解决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调解仲裁在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阵地效能。一是2021年起,大鹏新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均挂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心(站)退役军人工作站(窗口)”,各服务站点主要提供法律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处、代写诉讼文书等服务。挂牌以来,驻点律师通过来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6人次,主要涉及劳资纠纷、合同纠纷、房屋征拆、子女入学等内容,指引退役军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通过走访慰问、设立宣传咨询台、召开座谈会、电子屏、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提高退役军人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2023年累计开展公共法律活动2场次,发放宣传折页1000余份。二是依托宗教场所普法宣传阵地,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及防灾减灾等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开设普法讲堂、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将法律法规学习与教义教规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法治思维能力,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宗教领域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三)突出社会热点普法。针对社会关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事项,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普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时效性。一是做好养老普法宣传。将《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关于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等法律法规、风险提示公开发布新区政府门户网站、微信交流群等平台。定期开展养老非法集资诈骗普法进机构宣传活动,紧盯发生在老年人身边、侵害老年人利益的人和事,采取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微信群、上门宣讲等多样化宣传措施加大宣讲力度,全力做到养老服务场所、服务机构以及老年人家庭走访宣讲全覆盖,提高辖区全体老年人预防非法集资的知晓率和防范风险意识的警惕性。二是做好《深圳市临时救助办法》政策宣讲。以“弱有众扶,暖心政策进社区”为主题,在新区3个办事处各选1个社区开展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宣传展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与现场群众互动,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拓宽政策触达范围,有效提高辖区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增强群众运用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业务法律法规宣传。一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现场宣讲等方式,共计举办1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游园会活动、3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进社区活动、1场情景模拟活动等,广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热情,凝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共识和力量。二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宣传活动。通过走进社区开展讲座、设置宣传展牌、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全方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分享好家风好家教、传递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共计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活动8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政策宣传册约800本,现场参与活动约430余人次。
(五)引入专业力量普法。一是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府购买项目、民生微实事等,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活动,共计开展系列活动18场次,人员参与179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790份。同时利用线上“社区微信群”“社区QQ群”等渠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的宣传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做懂法、护法、守法的公民。二是鼓励新区劳动仲裁员、调解员以及社工等人员加强专业知识与普法工作融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既专业又广泛、既庄重又轻松的普法服务;链接专业法律资源,组织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深入讲解劳动法律法规适用内容,有效回应普法工作人员的疑惑;不定期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各地优秀法制宣传示范基地,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务素养高的劳动普法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