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新区党工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深化“五好”单位建设,组织凝聚党员群众、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深度推进产才融合,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凝心铸魂,大鹏红色底蕴持续增强。理论学习宣讲如火如荼。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家”评选,组织开展188场“理论讲师下基层”宣讲活动,覆盖党员群众2.27万余人次,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常态开展“百堂党课下基层”,共到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131场次送学送课,培训6000余人次。开办10期“云课堂”,累计11万人次观看。传承“海岸读书会”革命传统,打造“大鹏新时代海岸读书会”读书品牌。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十百千万”项目,推动新区践行“两山”理念实践基地入选全市10个党员教育示范基地、5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入选全市路线,推选30名干部纳入全市基层理论讲师库。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全年举办主体班次15个、专业化班次14个,开授3期“五好”单位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6期“干部讲堂”高质量发展课程,累计培训干部4816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录用公务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培训全覆盖,推动葵涌党工委党校获评全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组织90名新区处科级干部先后赴北京、山东、香港等地学习,全方位拓宽干部视野和思维。红色基因传承深入推进。深挖广东省临委历史价值,“一址一策”修缮保护9处省临委旧址,首批建成交通站、电台旧址等4处示范点,配套开发“1+9”党课体系,形成《广东省临委历史纪事》等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有力填补广东党史研究的关键空白,先后三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公开场合肯定。成功举办广东省临委历史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踊跃参观,累计接待参观125批次、约2900人次。《深圳大鹏红色革命口述史》音频栏目《红旗漫卷 浪激鹏湾》获评全省“百部党员教育优秀电视片”,并入选2023年度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
(二)聚焦“五好”单位建设,干部干事创业劲头持续增强。印发《新区党工委以“五好”单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源头培养有力推进。发挥公开招录主渠道作用,招录公职人员57名(不含学校医院),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境外知名以及省重点高校的占87.1%。实施“导师制”+“雏鹰引航”项目,开展“雏鹰”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2期新入职公职人员培训班,覆盖导师制学员226人次;将143名新入职公务员职员跨部门编组管理,实行组织化、团队化、常态化培养锻炼,帮助年轻干部快速健康成长。实践锻炼深化升级。实施干部“揭榜破题”计划,组建21支团队攻坚区级重点项目,尽锐出战、组团攻坚,推动地铁32号线获批、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征拆任务完成,葵涌环城西路全线通车。深入开展“干部助企行”,整合组工助企、干部助企工作,组建11个诉求解决功能组、56个专项服务小组和69名助企专员队伍,建立“服务小组即办、秘书处分办、功能组专办”工作机制,闭环解决企业诉求371件。选人用人精准科学。强化实干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今年提拔重用区管干部35人次、职级晋升27名、交流转岗20名。圆满完成新一轮街道领导班子任期考察和37名班子成员配备工作,各街道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年轻化、来源广泛的特点更加突出。从严管理干部,开展因私出国(境)专项检查,1263名干部、1861份证照实现应备尽备、应管尽管。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核查一致率100%。抓实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梳理被巡察单位涉组织工作问题整改情况357条并分类跟进。激励关爱及时有效。用好及时表扬奖励政策,开展“鲲鹏志·身边榜样”评选,先后对表现突出的17个集体、210名干部给予通报表扬。用好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指导新区60家事业单位做好年度考核奖发放工作,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功模疗养”计划,将近两年记三等功的22名科级及以下干部纳入干部疗养范畴,建立重大伤病救助机制,开通党员干部关爱热线,及时为干部纾困解难。
(三)聚焦产才融合,“双招双引”力度持续增强。构建产才融合政策体系。形成“1+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优秀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出站博士后科研资助、人才社会组织活动资助、引才伯乐奖等4项政策。联动产业部门多场合、多渠道宣介人才政策,覆盖超200家企业和机构,精准提升人才政策知晓度。推出“鹏程计划”科技人才评聘政策,评选出首批71名科技人才予以支持。培育黄三文成为新区第一个本土院士,引进周少川领衔的孔雀团队。全年应届毕业生、在职人才等人才引进数量比去年增加38%。提升产才融合服务水平。新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暨“双招双引”创新基地党群服务中心揭牌,引进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6个创新创业团队,承办人才和产业活动60多场次,入驻创业团队实现营收700万元。出台《新区“大鹏英才卡”服务办法》,完成首批大鹏英才卡持卡人才的推荐申报工作。讲好故事拓宽大鹏交友圈。推出“鲲鹏志·人才说”系列宣传,各行各业人才代表讲述在大鹏创新创业、与大鹏共同成长的故事,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优秀奖、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铜奖等奖项。搭建海内外人才沟通交流桥梁,举办青年博士人才高地行之大鹏行、百名博士大鹏行、新区海内外青年人才产业考察行、SHENZHEN NEXT游学营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展示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聚焦强基固本,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增强。以“规范化”夯实组织基础。全面优化规范机关党组织设置,在新区群团工作部设立党组,指导做好发改财政国资党委、纪委选举工作,医疗健康集团党委正式运作,解决多年党建缺失问题。开展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党徽党旗规范性排查,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11所公办中小学党组织章程和议事规则修订全部完成。全年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63人,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辅助力量。以“党建创新”赋能基层治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组建8支专责小组,着力破除基层治理瓶颈问题。聚焦社区景区融合共治问题,组建“片区大党委”,按照“1(片区大党委)+1(片区治理委员会)+1(片区党群服务阵地)+N(联合执勤岗<党员先锋岗>)”模式运作,实施议事协商、联合执法等7项机制,规范海鲜餐饮、民宿酒店、休闲船舶管理,全方位提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验。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要求,建立“1+1+1”新型帮扶集体经济机制,推动形成帮扶集体经济项目32个,选派社区挂职副书记25人、驻点帮扶工作队及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党组织“第一书记”共124人。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新区党员报到率达94.3%,活动参与率达88.2%。印发《新区党员先锋队标准化建设指引》,全覆盖组建86支党员先锋队,推动解决民生难题3141件,相关案例获评2023年度“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优秀案例,获央视《东方时空》《光明日报》等央媒报道。推出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26条举措,推动金融驿站进驻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小个专”服务进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个转企”完成率全市第一;授牌一批“党员经营户”“党员民宿店”,开展“小个专”金融服务专场活动,激发“小个专”经营主体活力。将基层党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社区书记带你游”品牌项目,线上发布“一社区一主题”短视频25期,线下联动84家企业以幸福集市形式集中展销,组织联动网络主播等新业态群体助力政务宣传,话题综合浏览量超460万人次。以“项目化”提升党群服务效能。新建成17处小区景区党群服务站,鹏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进一步织密建强“1+3+25+N”党群阵地网格体系。统筹开展“七彩大鹏”系列活动近7000场,服务群众约20万人次。持续开展“暑假课堂”项目,服务青少年6万人次,有效化解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深化家校社联动机制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服务青少年及家长5万人次,线上线下协调辅导个案2200余人次,相关案例获全市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一等奖。
(五)聚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效益持续增强。实施项目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出台《新区深化项目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扩权、明责、赋能、强街为抓手,推出17项改革措施。三个街道谋划储备项目数由去年个位数增加到36个,牵头完成21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投资额逾22亿元(同比增长237%),均创近年新高。持续开展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聚焦海洋、旅游等特色领域事项,编制并动态调整新区民生诉求事项职责清单,为工单分拨提供支撑;将民生诉求办理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新区民生诉求平台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全市名列前茅。建立快处快裁机制,明确复杂疑难诉求的办理单位,确保民意诉求快办快结。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红岭集团大鹏华侨中学、深圳中学大鹏学校等优质学校批复设立;新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增103名,为历年最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新区组织人事局将紧扣“大鹏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要求,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全力以赴抓好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为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党课我来讲”,发挥好教育党员、宣传群众、凝聚力量的作用。
(二)聚焦“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力。组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专班,持续深化广东省临委系列研究成果挖掘与运用,推动广东省临委展陈楼、旧址示范点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土洋红色村,发动广大党员群众观展览、听党课、读书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深化“1+1+1”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样本。
(三)动员干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调配组织和干部、人才资源,开展招商引资领域专题干部调研,实施招商引资领域专题“揭榜破题”,深化“干部助企行”,持续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分层分类精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文旅重点产业设置培训课程,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常态化开展“干部讲堂”,高质量运营海岸读书会。
(五)抓好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推进较场尾—大鹏所城等片区大党委建设,履行政治引领、助推发展、统筹服务、提升治理“四大职能”,不断集聚合力、汇聚资源,为社区景区治理赋能增效。持续实施“社区书记带你游”项目,组织社区党组织持续推出特色文旅活动,激发新区文旅消费活力。实施建设“绿美社区”行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参与的造绿格局,助力大鹏旅游品质提升。
(六)抓好年轻干部培养。抓实抓细“导师制”“雏鹰引航”年轻干部培养项目,开设“入职第一课”,推动年轻干部素质能力较快提升。健全干部“上挂下派”机制,常态化遴选区直干部到市直机关跟班学习、街道干部到区直部门跟班学习、区直干部到街道社区挂职锻炼。
(七)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优化“鹏程计划”人才政策,并持续强化宣传推介,增强知晓度。探索试行“鹏程计划”科技人才评聘预审制,增强政策预期性。充分发挥新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人才研修基地、人才海岸书房等人才阵地效用,打造更多人才企业服务站点,形成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网络。举办人才研习班、论坛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进一步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八)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实施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招商引资、城市更新等职能,统筹编制资源向经济、旅游等部门倾斜,抓好项目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跟踪评估,着力构建适应大鹏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