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589172269C/2025-01013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5-04-27
名称: 深圳市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4-27
主题词: 年度 计划 总结
【打印】 【字体:    

深圳市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
(2024年,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区中心工作,以教育卫生更多实质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为新区争光、为全域添彩。)

  2024年,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区中心工作,以教育卫生更多实质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为新区争光、为全域添彩:成功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百外教育集团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评估。深圳亚迪学校作为全市唯三所学校之一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葵涌第二小学获评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并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推荐学校名单。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县区,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并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在省级会议上作为县区代表作经验介绍;南澳人民医院成功获评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全面加强。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新区“五好单位”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二是创新思政教育。成功举办“大鹏新区弘扬深圳东江纵队红军精神思政课展演”。出台《大鹏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工作细则》,聘任首批中小学思政校外导师。组织新区中小学校开展“我为大鹏代言”专题思政课展示交流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不断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三是挖掘特色品牌。创新融合教育、卫生两大体系资源,打造“11340”教卫体融合党建创新项目。持续开展“一校(支部)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打造“鹏成薪火”“学海护航”“书香先锋我先行”等学校党建品牌,品牌覆盖率100%。

  (二)教育发展,提质扩面。一是合作办学,再添成果。3月6日,与深圳市百外教育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5月17日,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12月5日,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推动园舍环境及设备设施均按照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标准配备的铂樾幼儿园顺利开园。投资超3000万元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葵涌中学等学校食堂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提供餐位1164个。投资超100万元开展“绿美校园”系列项目建设,深圳中学大鹏学校、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深圳市大鹏外国语小学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投资超4000万元实施智慧教育一期项目,实现新区智慧化教学更上一台阶。2024年深圳海洋大学(筹)批复设立,东校区成功封顶,“三海”项目取得“标杆性”实质进展。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大楼项目顺利完工。三是五育并举,再谱新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聘请知名专家、企业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实现公民办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覆盖率100%。大鹏外国语小学、深圳亚迪学校入选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学校。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深圳亚迪学校入选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深圳亚迪学校、大鹏第二小学荣获2024年深圳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大鹏第二小学、南澳中心幼儿园的典型工作案例入选“深圳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优秀典型案例”。

  (三)卫生发展,强基创优。一是推动医疗行业服务提升。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南澳人民医院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新区妇幼保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新型优质护理服务等3个案例获评深圳市2023年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簕杜鹃”优秀典型案例。2024年第一、二季度,新区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南澳人民医院获评2024年度深圳市体卫融合示范培养医疗机构。二是推动基层社康服务提升。三溪高源社康中心、王母社康中心、新大社康中心等3家区域社康中心入选深圳市第二批“港式金牌家庭医生诊室”,率先实现“港式金牌家庭医生诊室”街道“全覆盖”,打通国际商业保险支付路径。新区家庭医生服务案例获评“深圳市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创新案例”,新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三溪高源社康中心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为深圳市首家获此殊荣的社康中心。新大社康中心在全市近800家区属社康机构中患者满意度位列第一。三是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管理、重点人群纳管、市区协同转诊三项机制,创新打造了全区慢性病“管防治”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开设新区首个健康干预门诊,引入市级专家提供高水平的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组织新区行政服务中心食堂、深圳诗莉莉创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成功创建全市首批“营养健康食堂(餐厅)”。

  (四)人才队伍,引优培强。一是多渠道广纳人才。2024年上半年,面向全国招(选)聘优秀教师(教研员)47人,进一步充实新区教师(教研员)队伍,优化教师(教研员)队伍结构。创新实行教师招聘“1+N”模式,圆满举办华南地区首场大规模面向应届生的招聘,吸引近6000名考生报名,硕士研究生占比高达95%,现场签约率高达100%,双一流院校占比近80%,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二是多途径培养人才。实施“鹏程计划”名师名医工程,制定《新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出台《2024年大鹏新区“鹏程计划”名医评审工作方案》,认定名医5名,其中引进优秀青年D类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卫生后备人才3名。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签订大学生实习基地协议;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等5所中小学校成为“华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基地”;深圳中学大鹏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依托一流高校建立人才共育长效合作机制。三是多维度用好人才。开展2023-2024学年大鹏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评审通过700余人(其中非编教师356人),有效激发教师积极性。强化教研引领示范,成功创建区级名师工作室2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推动教育人才的“引管用育”全维度发展。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深学细悟力践笃行,以持续深入推进“五好”单位建设为切入点,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建设行动,深入推行落实党员“双报到、双积分”项目,推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形成“党建+惠民”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行动,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方面突出的问题。

  (二)推进教育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扩建、白石岗城市更新配套学校、亚迪新村幼儿园安全隐患整治项目、龙湾幼儿园提升工程、银叶湾幼儿园提升工程、坝光九年一贯制学校、葵涌中心小学食堂改扩建项目、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其中,推动深圳海洋大学第一批工程完成整体形象进度60%;推动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2025年内实现封顶、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大楼项目于2025年内正式启用;推动白石岗城市更新配套学校和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扩建项目于2025年内形象进度完成70%以上;推动亚迪新村幼儿园安全隐患整治项目和龙湾幼儿园提升工程年内完工,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70座。

  (三)推动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加强与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制定出符合新区定位、体现新时代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开展新一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绩效考评工作,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大托班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

  (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为抓手,全力促进新区各类教育从“有”向“优”转型升级。开展“新教育实验”教育提升计划,深入实施入校示范课、培养种子教师、入校听课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及观摩、书香校园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大教学工作视导力度。重点帮扶教学质量比较薄弱的公办学校及星宇、布新等民办学校。

  (五)实施医疗提质计划。完善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医疗联合体运行机制,全面推动区属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完善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市区两级统筹,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标杆。协助推动市大鹏医院2025年开办运营,打造立足新区、惠及全市、辐射大湾区的“医康养产学研”六位一体大型综合诊疗载体,助力辖区“海洋+、细胞+、旅游+、体育+”系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工程开工。

  (六)实施社康扩容计划。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三溪高源社康中心通过“推荐标准”省级评审。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深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旗舰中医馆不少于1家。推动新改建5家社康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康机构设备配置,持续提升社康就诊环境、接诊流程和服务能力。

  (七)打造“全民健康”特色品牌。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及街道社区的联动协作,全面落实老年人免费体检、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0-6岁儿童免费残疾筛查等健康惠民措施,促进医防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

  (八)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持续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搭建与一流高校合作平台,在人才共育、实习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新一轮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修订出台《新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