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企业牵手山海大鹏,9个重点项目入驻,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计划发布

2025-05-19

  5月13日,“央地国企深圳行——海洋专场”大鹏站活动在风景如画的大鹏半岛举办。活动以“央地联动 逐梦山海”为主题,推介大鹏新区优质营商环境和强劲发展动能,集中发布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等9个央地合作重点项目,意向投资额超74亿元。

  2025年,大鹏新区坚决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两大使命任务,积极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发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动能”,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新体系”,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塑造支撑高质量发展人才“新优势”。

  第一季度,大鹏新区GDP达108.94亿元,增长11.7%,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53亿元,增长20.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优质“鹏”友圈不断扩容

  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一批央地合作重点项目。从实验室技术突破、产业链融合协同,到产业生态的重构赋能,这批质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覆盖农业科技、低空经济、海洋科技、高端文旅、教育医疗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将化作产业强劲、城区蝶变、民生幸福的内生力量,激发片区潜能,为大鹏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而放眼这片山海交融的发展热土,优质项目正加速汇聚、“鹏”友圈不断扩容:

  5月,深圳首个央地合作大型文旅项目——中旅开元森泊龙岐湾度假区项目正式落地大鹏,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吃喝玩乐教”一站式滨海度假区,预计开业当年将吸引约50万中高端客流;欧洲最大旅游集团德国途易酒店集团中国区途易晟首店正式揭牌,将以酒店开发与运营合作为起点,推动邮轮旅游、航空协作等领域合作;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的最大单体建筑已进入封顶阶段,地中海俱乐部项目(Club Med)、洲际集团英迪格品牌深圳首家野奢型度假酒店等文旅项目加快落地……大鹏新区正对标“全国最好、世界一流”,推动世界级旅游IP集群加速成形。

  文旅产业加速跃升之外,海洋、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产业动能也加速集聚。“水上大疆”苇渡智能等海洋科技企业密集落户;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接收站一期工程完成中交验收,大鹏LNG走廊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基本建成,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开工建设……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大鹏新区已注册落户17个项目、储备项目67个,其中“4+1”及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储备项目共52个、占比78%。

  “1+1+4”六大片区加速蝶变

  推介会结束后,相关领导、专家及央企、国企代表前往深圳海洋大学、苇渡智能科技研发中心、大亚湾核能科技馆等开展调研,现场感受大鹏新区在海洋科技与清洁能源等“硬核”领域的澎湃实力,并前往大鹏所城、龙岐湾—新大片区、阿卡那拉琉璃海美宿度假区,实地体验“大鹏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山海不再遥远”的独特文旅魅力。

  当前,大鹏新区正全力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着力开发“1+1+4”六大片区,即葵涌中心区“1”半岛门户、坝光片区“1”个市级科创城,大鹏—环龙岐湾片区、溪涌—土洋—官湖片区、金沙湾—南澳—半天云片区、东西涌片区4个文旅核心区和文旅拓展区,并且聚焦“出国旅游替代、运动达人天堂、海洋经济集聚、清洁能源基地”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旅游“4+1”产业集群。

  其中,大鹏新区正聚力“大鹏旅游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充分整合半岛旅游资源,全面推进“旅游+”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化“城市即乐园”理念,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以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高品质建设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特别是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国企参与、集群发展、长效运营”开发模式,推动央地国企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平方公里级旅游集中连片区域重点项目开发、运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投资大鹏、落地大鹏,携手打造湾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大鹏新区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入境游客、过夜游客分别增长22.7%、41.3%、91.5%、40.6%,四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大鹏新区全力打造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区匹配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作为大鹏新区的首条地铁线路,8号线三期工程北起小梅沙站,南抵溪涌站,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车,将与既有的2号线、8号线贯通运营,形成串联南山、福田、罗湖、盐田至大鹏新区的轨道交通大动脉。

  此外,正加速贯通的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起自龙岗区龙城站,途经龙岗、坪山,止于大鹏新区新大站,计划2026年底开通运营。轨道交通32号线一期土洋站征拆已于2025年1月收官,通车后,市民游客将从市中心“一键直达”大鹏……随着地铁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3条轨道,以及鹏坝通道、外环高速等4条高快速路和南澳口岸码头相继建成投用,市民游客可以从大鹏直达市中心、宝安国际机场、香港中港城。同时,随着多层次码头体系、低空起降点、无人驾驶示范段等陆海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建设,制约大鹏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有效解决。

  打造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

  活动现场,大鹏新区发布《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计划》,将建设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发展的“超级实验室”,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海洋的转换器、海洋装备关键配套提升的推进器、面向MASS公约的智能船舶发展加速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海洋评估验证标准化体系,海洋大数据中心和海洋产业创新平台。

  据介绍,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将建设“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其中,“一基地”指岸基试验保障基地,拟选址土洋,主要包括海试指挥调度中心大楼、综合试验工房和综合实验室等。“多试验区”包括土洋和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坝光盐灶水库试验区、近海试验区、远海机动试验区等,覆盖湖试、近岸、近海、深远海全链条全周期。其中,土洋和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将于5月底启动试运营,主要服务于传感器等感知探测类产品、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测试场景需求灵活的水下产品。

  活动现场,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作题为《高科技提升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分享。据了解,坐落于坝光湾畔的深圳海洋大学将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剑指海洋电子信息、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并与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实现一体化建设,对发挥深圳海洋科研优势、突破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现代海洋产业创新能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亲海研学经济火爆背景下,大鹏新区于今年创新推出“亲海研学”十大主题活动,包括院士领衔话海洋等3个海洋认知类活动,环岛骑行、帆船航海等4个涉海体验类活动,AI美育创作、湿地探秘等3个创新探索类活动,并聘请林间院士等10位海洋专家和业界大咖作为首批“亲海研学导师”,依托大鹏新区独特海洋资源,将课堂延伸到真实场景,推动专业学识与研学场景深度融合,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海洋产业创新平台打造、海洋领域人才队伍创建、海洋文旅多维度发展……大鹏新区正加速构建从科技研发到落地应用的海洋科技创新矩阵——在研发端,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已吸引培育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海洋生物产业园等海洋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在制造端,苇渡科技等“隐形冠军”和领军企业崛起;在落地应用端,应急测试基地、产业园等架起“实战场”,让技术直面巨浪、生态监测等挑战,加速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