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关于第20230175号提案办理情况摘要

时间 : 2023-11-16 15:53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0230175号关于加快南方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建设的提案。

  提出人:胡伟。

  答复内容(摘要):

  一、关于加大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战略资源的引入力度

  当年完成事项:一是开展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选址、布局、建设研究,搭建种业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基础科研+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水产种业创新生态链。二是推进深圳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规划建设,大鹏半岛外海为初步选址之一,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及项目建议书,推进立项工作,探索建设以“海洋观测+产品测试+项目示范+测试规范”多功能模块、“共建共享+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固定+机动”场址设置为主要方向的海洋产业综合试验场,作为未来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三是引进深圳中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飞大智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4家海洋经济领域企业,举办深圳市大鹏新区全球招商大会等推介活动,签约30个重点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四是《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印发,提出将南方海洋科学城建成创新资源集聚、海洋特色鲜明、产学研一体的新型海洋科学城,成为国家海洋科技领域产业战略突破的创新策源地,全球海洋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国家海洋基础研究先导区、国家海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大鹏新区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2022年-2025年)》出台,大鹏新区将重点发展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集群。

  当年推动工作:一是推进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建设)及设立中试、孵化基地,推进葵涌、坝光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注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能,搭建海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推进核心科教设施融合发展。二是推动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深入合作,推进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一流科技服务。三是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服务业、现代渔业与蓝色种业、健康产业、食品产业等集群。

  二、关于加快建设“多位一体”南方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当年完成事项:一是依托“三湾”构建主导产业发展集中承载区,构建“产-城-海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科研+孵化加速+产业转化联动的产业簇群,结合工业区块线和各片区产业发展重点进行空间资源整合,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重点建设大鹏生物产业园、国际食品谷、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等重点科技园区。三是围绕坝光片区开发建设,全力推动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布局国家、省海洋科技基础设施与研发平台,大力培育海洋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科教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南方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当年推动工作:一是加强海洋科技的战略规划与机制统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和海洋新能源等海洋重点领域强化海洋科技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未来海洋科技发展路线。二是依托各类涉海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充分利用人才交流大会,建立海洋领域人才引进、技术交流与培训平台,鼓励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来大鹏创业,吸引各类海洋领域人才到大鹏扎根。三是以高起点高标准、突出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有选择地建设专门的海洋科研机构,提升海洋科研实力。四是针对海洋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引进海洋科技力量,建设海洋领域创新载体。积极打造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五是鼓励涉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等优势领域龙头企业从事海洋科技研发、海洋技术服务,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六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等科技计划对海洋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涉海企业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申报。鼓励涉海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三、关于联合优势资源提升南方海洋科学城硬实力

  当年完成事项:一是积极参与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产业专业论坛、海洋产业集群协会、深圳市海洋产业联盟、渔业博览会、渔业招商大会等,参与构建海洋产业集群战略支撑体系,促进海洋科技交流合作,发展蓝色伙伴关系。二是积极探索与香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展合作,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等学科领域探索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共建一流特色学科,并与香港船东会、招商轮船等港资机构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共同培养绿色航运高端管理人才。三是《关于开展年度海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发布,为提升国际海洋人才吸引力、集聚力、承载力赋能增效。四是持续扶持涉海博士后设站单位发展,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进站博士后4人。五是探索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粤港澳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方案》完成,推进南澳码头工程(口岸)建设,为粤港澳人才交流提供便利。六是积极推进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项目一体化建设,为深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文化和智力支持,实现人才、科研、设施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放大科技聚合效应,推动坝光海洋科教、海洋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深港海域毗邻优势,使香港基础研究与深圳产业链优势互补,全力打造深港海洋人才培养和交流、科技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助力南方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建设,推动大鹏新区向海高质量发展。

  当年推动工作:依托各涉海科研机构和企业,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建立全球海洋领域人才引进、技术交流与培训平台。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海洋中心领域科研和人才培养。鼓励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来深创业,吸引各类海洋领域人才到深圳扎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