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关于第20190261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摘要)

时间 : 2019-09-16 16:21 来源: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1902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坪山、坝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提案。

  提出人:田惠宇委员。

  建议内容(摘要):

  1、建议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医药研发、测试、供应、生产等各环节相关企业共同入驻,以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对于用地面积、科研资源、材料供给等多种需求,形成产业园区内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类企业相互协作,既减轻企业非研发成本,又避免产能重复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科研试验与废料处理的有效进行。

  2、建议政府尽快打造生物医药CMO/CDMO(合同加工外包组织)平台,同时出台制定CMO产业相关激励扶持政策,如:企业为CMO平台增加的工艺设计成本、增添部分设备等,可按投入额度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企业因为承接 CMO代加工业务,可进行一定的奖励等。可以先挑选有共性需求的平台作为试点进行重点建设。制药公司把非核心业务转移给外部合作伙伴,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新药研发、后期市场拓展等领域。

  3、建议改善现有政府补助模式。对于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不再局限于办公场地、启动资金的资助,而是要提供可供研发和试验的科研平台,为企业节约成本、引进技术。建议政府一方面鼓励本地生物医药企业与深圳市重点医院合作研发,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等大型医药企业落户深圳,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引入最新技术、生产线等科研资源。

  4、建议加快MAH制度的施行和落地,加大配套风险救济力度,增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在MAH制度之下,研发企业可以节省新建生产线的大量费用,提高获得收益,生产企业也可以摆脱同质竞争,专业化发展。行业分工日趋明确,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与之配套地,政府设立“专项风险保险基金+保险”的风险救济制度,向符合条件的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提供风险救济资金来化解风险,增强中小型研发企业风险抵抗能力。

  答复内容(摘要):

  一、高标准规划,大力推进国际生物谷建设

  深圳国际生物谷是深圳市重点打造的“生物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生物产业高端发展先导区、医疗健康管理创新试验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地域范围覆盖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坝光片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启动,投资约150亿元,包含场平工程、防洪(潮)工程、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给水干管网、公园绿地及广场、垃圾处理、绿道系统、消防系统、水厂工程(含供水、污水、再生水)、电力、燃气、电信、邮政、人防、绿岛综合体(交通枢纽)、文娱体育等项目。配套方面,片区内规划建设的34条道路已完成12条,预计年内再完成10条,5个公园项目计划次第开园迎客,其中银叶树湿地园已完成初验,拟于近期移交运营,首批人才公寓即将完成验收,可提供保障性住房706套,坝光防洪潮排涝工程、水源支线工程、坝光水质净化厂等正加快施工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项目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坝光已出让土地约39公顷,其中产业用地约16公顷(包括国际生命科技中心、生物家园等产业载体项目),居住用地约9公顷,近期可提供约3000套人才保障住房。新区正加大优质企业和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力促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发展态势,早日实现特色化的产城融合。

  二、深化园区升级改造,保障生物产业发展空间

  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和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升级改造是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导区及孵化器),由旧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已经集聚上百家生物、海洋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其中院士团队5家、诺奖团队1家、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成立院士工作站3个、高等院校下设科研机构5个、省级以上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各级各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示范基地共十余个。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内外资源共享、规划研究引领、产业引入同步”的战略部署,新区扎实推进两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当前,生命科学产业园南区改造工程新增投资6178万元,已完成工程总概算批复,正持续推进道路、电气、园林绿化等项目施工,争取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将为生命科学产业园新增产业用房8.4万平方米。对海洋生物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二期工程新增投资322万元,现已完成工程总概算批复、设计、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届时将为园区新增产业用房7万平方米。

  三、坚持问题为导向,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为解决园区用电保障、废水处理、休闲娱乐、食堂就餐、交通出行等需求,新区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合力解决企业实际所需,园区现已完成双回路供电保障、大排量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小企业污水交给回收公司灵活处置、小型健身房免费开放、食堂均价下降3-8元、开通园区接驳巴士和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园区等工作,助理提升园区品质和服务水平。目前新区正着力打造园区综合企业服务平台等工作,相关工作推进对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层级,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快吸引企业和高端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打造最优产业政策,夯实产业发展动能

  新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先前已出台了以《大鹏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引领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涵盖科技研发、生物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总部和高成长性企业、文化旅游等措施,有力激发了新区创新创业活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态势,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产业引导和扶持体系,更好利用和发挥深圳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大鹏新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梳理和研究现有产业政策的不足,谋划在产业政策体系中改革创新,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体系。一是新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7月新出台了《大鹏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强化对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领域引导,同时鼓励新落户企业入园发展,推动生物、海洋、先进制造业等鼓励类产业的集聚发展。二是加快修订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新修订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中,除加大对科技创新、用房和支持市场拓展的支持力度外,一方面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审批管理机制,落实“放管服”,为科研人员和企业减负,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另一方面,新增对CMO/CDMO、MAH、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粤港澳合作、科技金融等支持措施,优化和完善对生物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扶持,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生物产业在新区高质量集聚发展。目前新区“1+N”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完成内容修订,即将按程序报请上级审议印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