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关于第20180178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摘要)

时间 : 2018-09-07 17:28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180178号关于完善企业拿地机制,抵制二房东抬高租金的提案。

  提出人:夏俊、林洺锋、张耀华委员。

  建议内容(摘要):

  1、清查村委与二房东公司资产,严惩非法交易行为。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彻底清查村委与二房东公司的资产,并进行公开,如发现非法交易行为务必进行严惩。加强对村委厂房出租过程进行监管,限制企业租房用途,对厂房改公寓等行为进行惩治。

  2、完善出租公共信息平台,打击二房东拿地行为。

  对村委土地出租状况进行清查并在公共信息平台公示,使企业出租村委土地厂房招标信息进一步透明化;同时,限制租到土地厂房的企业再次转手出租;完善土地退还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

  3、创新“税地联动”模式,完善企业拿地机制。

  对于进入市、区百强企业目录的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深圳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等,根据企业近三年来平均纳税情况,采取每1万元税收供给1平方米的土地,单个企业实体最多供给10万平方米的土地。考虑到土地现状的不规则性和企业纳税与土地资源的匹配程度,可允许多家企业联合拿地。为避免炒地现象,原则上不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产业用地竞拍;且获得土地的企业,10年内不得迁离深圳;对于获得土地后发展状况不佳的企业,研究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或补偿土地价款机制。

  答复内容(摘要):

  一、整合发展资源。为破解社区一级公司和居民小组一级公司单独组建带来的弊端,积极探索整合模式,试点选取坝光、高源等社区,采取吸收合并方式,社区各居民小组股份合作公司将资产评估量化入股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并进行注销。全社区只保留一个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并对试点股份合作公司给予工作经费支持。通过整合工作,一是从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避免部分居民小组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因权力过大滋生腐败现象;二是有利于统筹利用社区资源,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能,提升社区集体经济市场竞争力。

  二、搭建管理平台。积极推动股份合作公司集体经济综合管理系统上线,将股份合作公司1102宗土地资源、4368宗固定资产、2579份合同信息、155位重点人员证照等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推进实施“银企直联”。同时,委托第三方开展“三资”清查工作,确保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时更新动态数据,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办事处备案程序中全程留痕,切实增强监督检查效果,实现透明规范管理,有效缓解信访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三、创新“三资”交易。为有效破解交易不规范、不透明问题,2016年2月,在全市率先出台《大鹏新区股份合作公司资金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集体“三资”纳入平台公开交易,明确交易方式,创新采取“评定分离”方式。根据交易办法要求,南渔等六家股份合作公司将位于新大坪山仔的非农建设用地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合作方,目前通过平台已累计完成54个项目交易,交易金额约26.62 亿元。

  四、规范集体用地开发和交易行为。引导社区科学、集约、高效利用集体用地,保障股份合作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2016年12月,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印发了《深圳市大鹏新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用地开发和交易监管实施细则》,规范了集体用地自主开发、集体用地合作开发、集体用地参与城市更新、集体用地项目公司股权转让、集体用地使用权转让等开发和交易行为的程序,确保民主决策、加强监督管理。

  五、坚持制度保障,确保标准明确程序规范。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质量型发展新优势,市政府于2016年10月印发了《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深府〔2016〕80号),优化了土地供应程序,完善了权责对等的监管机制,加强了股权转让约束,建立了用地退出机制,提出对享受地价优惠项目的全面监管等要求。结合大鹏新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业导向等要求,大鹏新区管委会于2017年10月印发了《深圳市大鹏新区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深鹏管规〔2017〕9号),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于2017年12月印发了《深圳市大鹏新区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实施办法(试行)》(深鹏办规〔2017〕9号),构建了新区层面一般产业项目及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及相关用地出让程序,建立健全了产业发展监管机制,完善项目准入规范化标准体系,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六、坚持高标准引进产业项目,确保用地项目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强化论证确保项目可行性。组织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组长的院士级专家组,对申请用地的项目先进性、创新性、可行性、经济指标、建设指标、社会效益等重点环节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二是创新监管发挥项目最大效益。制定产业监管协议,细致约定项目投产时间、投资强度、产出效率、退出机制等条款,同时引入根本性违约条款,明确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效率以及其他项目关键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