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占地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赖信扬、赖恩锡、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大鹏所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成立了一个以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为宗旨的“大鹏古城博物馆”。大鹏所城的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当地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
所城东西345米、南北28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整体格局保存完好。现存东、南、西三个城门及东北约300米古城墙基址。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主要建筑有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郑氏司马第、林仕英大夫第等近十座清代府第式建筑;主要庙宇有侯王古庙、天后宫和华光庙等;城内衙署遗址有参将署、守备署、县丞署、火药局、左堂署等。大鹏所城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
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0月8日,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4年6月28日,大鹏所城被评选为“深圳八景”之首。
2016年6月24日,大鹏所城被评选为“深圳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2018年7月,大鹏所城被定为“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
2020年,大鹏所城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荣获“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2021年2月24日,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1年11月,大鹏所城被深圳市妇女联合会评为“深圳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2024年6月,大鹏所城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2025年6月,大鹏所城获评“大鹏新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大鹏新区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初名为大鹏古城博物馆,2021年更为现名,202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和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的保护管理机构,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依托文物本体建筑及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述人文历史、海防文化、红色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现已成为我市的重要文化交流接待窗口。2016年10月,划为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并以其文物本体建筑为陈列展览,展示明清岭南民居建筑群。设有4个常设展览,分别是《大鹏所城复原模型沙盘展》《鹏城春秋历史展》《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历史展》和《大鹏粮仓专题展》。2005年12月,大鹏古城博物馆被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大鹏古城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目前馆藏文物藏品914件(套),包括陶器、瓷器、古家具、兵器、书画、石刻等各类文物,其中民国十五年曹安“省港大罢工工人凭证”、清光绪何文朴“衣帽箱”、清乾隆赖吾彪墓中出土青花瓷碗等被定为二、三级文物,现有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25件(套),其它尚未定级如明佛郎机、清喇叭口铁铳、清铁炮等具有重要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