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时间 : 2020-10-20 15:07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大鹏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与深圳新闻网联合开展的“解读大鹏”系列访谈。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牛耘。

  为规范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促进山地户外运动安全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新区实际,大鹏新区制定了《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科负责人张敏为广大网友解读《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管理暂行办法》。

  【主持人】您好!欢迎您参加我们的访谈。

  【张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对于“山地户外运动”有的网友可能还不太了解,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山地户外运动”所指的范围吗?

  【张敏】好的,在大鹏新区范围内开展的山地户外运动,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山地户外运动,是指在山地、丘陵、海岸线等自然地带进行的以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户外活动项目,包括登山、徒步穿越、溯溪、定向越野、山地骑行、野营等,包括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活动。

  【主持人】经过您的介绍,我们对“山地户外运动”已经有个比较详细的认识。对于很多山地运动爱好者来说,在参与山地户外运动时应注意什么呢?那能否给我们讲解一下“山地户外运动规范”都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吗?

  【张敏】这个办法其中有三条是对组织者做了一个要求,就是我们的参与者需也需要了解的一些内容。第10、11、12条规定的是组织者是整个活动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什么叫做组织者?它是指对这个活动开展产生重要作用或者组织作用的人,比如说发起人、召集人、策划人,甚至还有受益人或者是后面的领队,这些都是属于组织者。

  组织者他应该配备经过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应的户外运动领队或者教练资质。同时,领队或者教练应该具备有良好的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和救生的技能,要配置达到确保队伍安全的领队数量。这里要解释一下,不同的领队,能力的大小不同,有的能力强的,他可能说我可以带到5个人,他可以照顾5个人;有的能力可能弱一点的,可能就只能带2个人,这样的话组织者需根据领队能力大小,调整整个参与人员的数量,装备情况,领队数量,还应该要在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一个登记报备,因为万一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组织者登记报备的信息,比如说他的整个的队伍的人员数量,行进的路线,时间进程,经过一个初步的推断,然后初步锁定一个大致的范围,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受伤,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所以组织者需根据办法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开展和参与活动。

  【主持人】所以对于我们的山地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来说,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安全都是第一要素的。接下来请您为我们继续介绍咱们新区在山地户外运动方面的安全保障,我们有哪些的要求和做法呢?

  【张敏】我们根据办法对组织者和参与者提出规范性要求。办法的第13、14、15、16条里面都有明确的提醒,比如办法第13条明确,组织者应该要制定行动计划,进行行前的报备,做好装备、饮水、食物、药品这些准备,并对参与者要进行一个必要的身体经验的审查,就是对参与者进行初步的判断和筛查,比如说如果有人有哮喘或者说是有心脏病或者是高血压之类的,可能不太适合户外的一些活动的,或者是高强度的活动承受不了的,进行说明风险并劝阻。同时,还要对参与者进行山地户外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的宣传、环保的教育、带领参与者做热身运动。

  对于做热身运动,我是有亲身经历的。第一次是自己完全不懂的时候,跟着一群人去,也没有领队带着做热身,最后走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很辛苦。但是第二次走同样路线的时候,有专业的领队带我们先做好热身,全程走下来感觉非常轻松,没有任何的不适,所以热身非常重要。

  组织在行进的时候,还要根据参与者的体力情况,控制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要适当的安排休息和补充能量,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更重要的是要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要禁止他们擅自离队。因为很多游客在行进过程中觉得沿途的风景很美,然后擅自离队拍照。虽然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路径基本上都是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但也是没有开发的,有很多的地方存在未知的风险,所以最好是不要自己去探索。

  同时,在行进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不要像前些年有人说台风来了之后要看一下壮观的台风形象,这个是非常危险的。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报告险情,并要申请救助。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领队会对整个队伍的安排怎么救助,怎么避险,并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正确的措施的,避免发生乱撞的危险。

  此外,户外活动的参与者也应该要主动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山体、天气、潮汐等自然情况。如果是徒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如果是骑行或者是其他的一种户外的项目,它可能发生的风险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户外运动项目和有资质的户外运动组织。我们前些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过有些人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表示自己有组织户外运动的经验,实际上这些人可能很难做到我前面说的这些内容,所以在行进的过程中他控制不了风险,那么一旦出现特殊的情况,甚至不需要出现很大的事故,可能是有参与者磕伤碰伤,他处理不好,可能在队伍里面产生恐慌情绪,慢慢会造成更大的危险。也就是爱好者他不一定是专业的组织者,所以户外活动一定要选择专业的组织来进行。

  还有需要提及的是爱好者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环保,我在很多的场合也都提过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我跟一些专业人士交流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例如:我们觉得果核这个东西腐烂之后,它回归大自然可能成为一定的营养反馈,但我跟专业的从业者交流后,发现这样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小的果壳可能会引起一些细微的生态变化,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量变导致质变,会对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垃圾全部带走,不留在身边的。所以在此呼吁一下我们的所有的市民朋友们,不管在哪里,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态自然的资源。

  【主持人】好的,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和您交流下,如果说参与者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不小心遇险了,需要申请救援,那么在救援时产生的费用,具体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张敏】办法里针对救援费用有具体的介绍,这也是一个比较全新的创新举措。因为以前政府无偿的承担了这些资源费用,导致有很多违法成本为0,没有违法成本,很多人就不接受劝阻,然后发生危险了之后,就会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现在我们将这救援费用的追偿列在办法里,并不是说希望能够追究到谁多少钱,只是希望通过救援费用的追偿让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违法是有成本的,我们不希望大家违反,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安安全全的来这里开开心心的来玩,安安全全的能够回家。

  针对救援费用问题,办法里的第23条有明确规定,在受救援者具有重大过错的情形下,组织者及相关人员应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及其他因救援产生的合理费用。具体费用将按照有关标准实行,由行业协会会同救援实施单位和相关专业救援机构遇险情况进行调查,形成搜救报告及救援费用核定书。

  劳务费用是指非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当次救援应予支付的劳务报酬。因为以前都是由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上山去救,目前来说主要工作还是属于森林消防队伍,但是当有一些救援情况发生的位置或者地域比较特殊,工作人员的能力经验和装备不足以支撑救援的时候,可能就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社会的专业机构,比如大家熟知的专业救援队、蓝天救援队。

  医院前救治费用是身体受到损伤,并在到达医院前实施救助而产生的医疗费诊疗费。这些费用可能会有政府或者相应的单位先进行垫付。交通费用的话是指为了保障救援需要而产生运输车辆的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是指为救援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所需要产生的时效,物资消耗。

  第三方救援涉及到一些其他的相关费用,这些费用的话也不是说谁来说该多少就多少,这是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如果有法律法规定来核定标准的,那么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没有标准的话就会根据实际的产生和消耗。这就需要相关的行业协会,会同救援的实施单位和相关的一些专业的机构,对整个的救援的过程进行一个综合的调查,形成一个比较客观中立的报告。

  然后,由行业协会书面通知相关当事人需承担救援的费用金额、履行途径及期限。收取救援费用后,由行业协会开具发票(或票据。协会收取的救援费用应,支付给实际救援组织或机构,实际救援组织或机构可以将救援费用捐赠给大鹏半岛安全环保公益基金。这是由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发起成立的山地户外完全环保公益基金,我们鼓励全社会捐赠,并关注户外运动的安全和环保的相关事宜。行业协会、相关当事人对承担救援费用产生争议的,可以通过协商或司法途径解决。此外为了鼓励公民对遇险人员主动进行救援,参与救援活动的人员在救援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且有受益人的,可以要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最后,我们呼吁广大的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要敬畏自然,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提前做好风险预案,避免出现危险,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请求救援。

  【主持人】好的,感谢张科讲解。如果说是想参与户外活动的话,我们尽量根据自身的条件,并选择专业的组织团队组织的户外活动,也希望大家在出门旅游的时注意安全。

  朋友们,今天的《解读大鹏》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张科在百忙之中莅临节目现场,为我们做精彩政策解读,也感谢广大网友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