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统筹协调效能,紧扣“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服务宗旨,有效链接多方资源,将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综合帮扶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区矫正对象、困境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准化、人性化的法律服务和综合帮扶,有效破解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书写了以法治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精彩篇章,为筑牢平安建设根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法律援助织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网”
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激增,他们已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覆盖不足、职业风险高、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该群体稳定感和归属感,乃至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面对这一新课题,综治中心主动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至新就业群体。
(一)前置服务,普法宣传“精准滴灌”
组织专业律师、调解员深入快递站点、网约车司机休息区等场所,开展“订单式”普法讲座,围绕劳动合同、工伤保险、交通事故责任等高频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畅通渠道,构建便捷维权“快车道”
在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设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接待、快速受理服务。依托“深平安”综治中心平台,准确记录各类矛盾纠纷诉求,形成电子信息化台账,线上快速凝聚多元力量,合力调处矛盾纠纷。
(三)联动处置,形成权益保护“合力”
对新就业群体的劳动争议或侵权案件,综治中心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统战、市监、工会等部门进行会商研判,综合运用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手段,督促企业规范用工,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权益。例如,新区综治中心通过“一站式”处理的维权机制,仅用三天快速处理外卖骑手小明(化名)维权案。联动多部门现场调解,依据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当场结清被欠工资;并指派法援律师代理诉讼后,成功在龙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前调解阶段,律师据理力争抗辩租赁公司高额滞纳金条款不当,帮助小明追回扣款2097元。数额虽然不多,但却是小明的辛苦血汗钱,综治中心不计成本的付出和投入获小明由衷的感谢。
二、精准施矫铺就社矫人员回归社会“暖心路”
新区综治中心坚持“教育帮扶为主、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将法律援助作为感化挽救、修复社会关系的关键一环。
(一)法理情交融,开展个性化教育帮扶
综治中心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为社矫人员量身定制矫正方案,有效解决社矫人员存在的法律知识欠缺、心理负担重、社会适应难等问题。通过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学习、典型案例剖析,引导他们认清罪错根源,重塑法治观念;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和实际困难,提供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链接技能培训资源,帮助解决低保、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消除后顾之忧。
(二)化解“心结”,修复受损社会关系
综治中心积极引导和协助社矫人员通过赔礼道歉、民事赔偿等方式争取被害人谅解,对于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律师协助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帮助社矫人员填补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的创伤。同时,关注社矫人员家庭关系修复,提供家庭关系辅导,营造有利于其改造的良好家庭环境。例如葵涌办事处社区矫正对象小亮(化名),夫妻关系较为紧张,因家庭琐事产生摩擦。社矫人员第一时间到综治中心寻找帮助,综治中心通过“调解+心理疏导”双渠道,有效化解社矫对象家庭矛盾,稳固社矫人员家庭港湾,确保平安稳定。
(三)搭建桥梁,助力重启人生篇章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表现良好、有就业意愿的社矫人员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或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自食其力,重拾生活信心。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法律援助和综合帮扶,新区三年来始终保持社矫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帮助22名社矫人员成功创业或稳定就业,实现了从“社会触法者”到“守法建设者”的转变,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护苗成长点亮困境未成年人前行“启明灯”
综治中心依托“家校社”联动机制,构建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社会支持的综合服务体系。
(一)早期发现,主动介入疏导
依托“深平安”综治中心系统,对16366名重点未成年人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监控,确保管控及时到位。中心通过与学校、社区、妇联等信息互通,风险预警前置,及时发现问题情况苗头,联动专业力量帮助未成年人改善情况。如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小花(化名)疑似心境障碍,迅速组织新区综合办、教卫、群团、办事处、公安、检察室等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各部门调动领域资源,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孩子顺利重返校园。
(二)法律护航,清除返校障碍
针对因校园欺凌、家庭监护缺失或教育方式不当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正常就学的情况,法律援助律师及时介入,向监护人普法释理,督促履行监护职责;必要时,协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联系教育部门、学校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确保其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轻微违法行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采取非监禁措施,并配套提供观护帮教,为其改正错误、继续学业创造条件。
(三)综合赋能,巩固帮扶成效
不仅关注未成年人本身,也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干预指导,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保护网络,开展亲职教育,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如平安志愿者在走访摸排中发现因父母离婚纠纷导致患有童年情绪障碍的小红(化名)。综治中心立即联合妇联、公共服务办、南澳派出所、南隆社区开展家庭矛盾问题协调化解,组织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上门与小红父子面谈交流,有效缓和家庭矛盾。为未成年人小红提供免费心理救助,帮助其逐步恢复正常家庭生活。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