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鹏新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

时间 : 2023-04-25 17:32 来源:大鹏新区 视力保护色: 【字体:  

  一、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

  为了解辖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社会因素对居民健康及慢性病的影响,新区开展了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和慢性病管理日常监测工作,并据此形成《深圳市大鹏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因素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中关于“辖区政府定期发布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的要求以及主要结果情况,形成《报告》。

  二、主要慢性病发病患病情况

  (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辖区常住人口全年共报告心脑血管疾病449例,发病率270.08/10万。2021年报告发病率323.08/10万。

  (二)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2022年辖区常住人口报告新发恶性肿瘤316例,发病率190.08/10万,2021年报告发病率181.61/10万,同比上升4.66%。2017年至2022年辖区常住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依次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结直肠恶性肿瘤、乳房/乳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

  (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超重与肥胖情况

  根据2018年开展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19.6%,知晓率61.5%;糖尿病患病率7.0%,知晓率55.7%。血脂异常患病率41.8%,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3.1%和11.5%。

  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一)吸烟饮酒因素

  2018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居民吸烟率19.7%,饮酒率11.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如饮酒,每日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强调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二)膳食因素

  2018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鹏新区居民每日食盐平均摄入量7.34克,每日食用油平均摄入量34.27克,盐、油摄入水平相较于2015年开展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结果,分别下降了17.25%和25.08%,但仍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5克和25-30克。

  (三)体力活动因素

  2018年调查显示调查人群中等及以上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参与率为31.90%,《2022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国民体质测定结果报告》显示,有44.8%的成人、中老年人为了强身健身而锻炼,相较于2018年的调查结果有所提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应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

  四、整体结论及防控建议

  (一)整体结论

  辖区总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等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慢性病目前仍是新区重要的疾病负担。随着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吸烟、饮酒等主要危害因素得到一定遏制,油、盐使用量亦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仍是居民健康主要挑战。另外,运动量不足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需强化。

  (二)防控建议

  广大居民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践行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实现健康群建群享。政府各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落实辖区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策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与管理;充分利用各类示范创建平台,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深圳市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4月25日

分享到: